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八上文言文
复习课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三峡》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观潮》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正确背诵默写需背诵的篇目
2、准确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翻译句子的有效方法
4、恰当地解答简答题
目标一:诗文的默写题: 要想答得准确无误必须注意两点:首先是流畅地背诵;其次是不写错别字。
如: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野望》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野望》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浣溪沙》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石壕吏》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野望》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提示:熟练地背诵是很必要的,但一定要落实到写上。
实战演练:——默写
1、《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抒发思乡深情的诗句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秋词》中,赞美秋景生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这句诗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6.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目标二:解释加点字词。做此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切不可望字生义;2、区别古今词义不同;3、掌握通假字;4、词类活用现象;5、多音字的现象。
例如: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还,尚。 今:曾经 )
——古今词义的差别
2、选贤与能。
(义:通“举”,选举,推举)
——通假字
3、父利其然也。
(义:认为……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4、无丝竹之乱耳。
(使……扰乱) ——使动用法
实战演练:——词语解释
1、缘溪行
2、无论魏晋
3、寻病终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沿着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久
妻子和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
5、惟吾德馨
6、谈笑有鸿儒
7、不蔓不枝
8、香远益清
9、可爱者甚蕃
10、亭亭净植
香气,指品德高尚
大
长枝蔓、长枝节
多
远播
立
11、诎右臂支船
12、左手倚一衡木
13、罔不因势象形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15、大道之行也
16、男有分,女有归
同“屈”,弯曲。
同“横”,横着。
无不,全都。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类似。
指职业、职守
17、略无阙处
18、不见曦月
19、夏水襄陵
20、飞漱其间
21、属引凄异
22、素湍绿潭
同“缺”,豁口,空隙
日光,此指太阳
上
连续; 延长”
急流冲荡
白色的激流
23、五色交辉
24、晓雾将歇
25、夕日欲颓
26、相与步于中庭
27、但少闲人
28、积水空明
交相辉映
消散
坠落
清闲的人
共同、一起
形容水的澄澈
29、方其远出海门
30、仅如银线
31、人物略不相睹
32、披发文身
33、溯迎而上
34、僦赁看幕
当……时
几乎,将近
一点点
画着文采
指逆流迎着潮水
租用
“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思——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的,结构助词。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无实义(也可表舒缓语气)
3.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无实义(也可表舒缓语气)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也可表示强烈反问)
5.渔人甚异之。
之:代词,代指桃林的奇景。译为“它”。
目标三:文言文翻译:这里的翻译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即语句通顺。翻译时要紧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词语进行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句意,又要连贯通畅,要落实到字、词。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为: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为:
他继续往前行走,想要走到 这个林子的尽头。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实战演练:——翻译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鸡鸣狗叫之声都能听到。
译为: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 个人,(于是)都来打听消息。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面出去。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并处处都作了记号。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作的记号,最终却迷了路,再也找不到路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7、无丝竹之乱耳,五案牍之劳形。
8、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泥沾染;他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9、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1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中间高大宽敞的是船舱,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他们互相靠近着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服皱褶里。
1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嘻,技亦灵怪矣哉!。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嘿,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1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亲生子女。
1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每家每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大同”社会。
1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夜半的时候,太阳和月亮都是看不见的。
1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19、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20、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2、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啊。
24、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25、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2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时高出一倍。
27、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而那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2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9、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像我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3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目标四:文言文简答题:有些简答题是开放性试题,是从引导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角度考虑的,在于培养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及求异思维的能力。学生从正面或反面回答均可,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
作者的社会理想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平等,没有战乱;人人各尽其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人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和睦,这是人人有食吃,人人有衣穿的理想大同社会。
作者这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大同社会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以实现。作者的社会理想只是批判社会现实,客观反映了人民要求地位平等,希望摆脱剥削的愿望,是很积极的。
提示:这类问题应以文章的内容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
实战演练:——简答题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哪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答:这种题目是开放性的。“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同学们可以多角度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也可以紧扣课文,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你能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吗?
一、正确地默写。
二、准确地解释。
三、完整地翻译。
四、充分地解答。
作业
1、掌握的方法,继续复习八年级上册五、六单元的文言文。
2、完成复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