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综合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诗文训练题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文言诗文训练题
1, 根据提示默写相关诗句
1),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声音在《三峡》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常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一段话: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香菱品读的诗句是-------------------------------------------------。
3),《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写景的语句是------------------------------------------------------------------------------。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三”字不属于确数的是(     )
A,巴东三峡巫峡长                B,猿鸣三声泪沾裳
C,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属国过居延
6)国破山河在
4,揣摩下列句式的特点,从“浙江海潮”,“杭州西湖”“江南水乡”“塞外风光”中选一景点,仿写一组优美的排比句
示例: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看,三峡更像一部辉煌壮丽的交响乐。
仿句:---------------------------------------------------------------------------------------------------------------------------------------------------------------------------------。
5,根据《湖心亭看雪》的内容,试对出下联
赏雪景西湖一叶舟
--------------------------------------------------------------------------。
6,文学常识填空。
1) 郦道元的, 《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描绘--------------------------------的文章,其语言的主要特征是------------------------------其作者都是同时代的人。
2) 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我们学过他的诗歌《------------------------------------------------》。
3)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味摩诘之画----------------------------------浓郁的---------------------------------------是王维诗的最大艺术特色。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文章仅84字但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以夜游为中心展开描述。夜游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主要事件是--------------文章有叙事,有描写,有议论,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内容分别是------------------,---------------------------,--------------------------。
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上文巧用修辞,惜墨如金,只用18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古诗句----------------------------------------------引发了李白的思乡之苦----------------------------------------------------表达了张九龄美好的祝愿。-------------------------------------------------触动了李后主的亡国之痛;-------------------------------------寄托了苏东坡真挚美好的祝愿。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资料,阐释句中闲人的丰富含义。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
阅读苏轼《游南溪》答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丝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10,下面加点的词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书不数字                   以纸画字
B遂往求疗                   辄深了人意   
C因往相田得疾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D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君以眼为耳
11,根据文中所引苏轼所作之歌的内容填空
1) 词中描写了他面对清新-----------------(季节)景的愉快心情。
2) 词人由眼前所见寺前溪水西流之景,联想到人生也可------------------------(四字成语)引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感悟,充满了-----------------------------------的情绪。
12上文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但所表达的情感与课文有所不同。请比较说明。
-----------------------------------------------------------------------------------------------------------------------------------------------------------。
阅读欧阳修《丰乐亭记》答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蔭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得,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时候(      )
A 修既治滁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其上则丰山              则,为,是
C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往,去
D掇幽芳而蔭乔木          蔭,树荫。
1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乐其地僻而事简
B因为本其山川
C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D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5,对下列句子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始饮滁水而甘,开始喝滁州的水,感到滁州的水很甜。甘,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甘甜的意思。
B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句中“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即可爱的四时之景。
C 幸生无事之时也。这里的“事”是指战乱,说明当时是太平时节。
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指书写“丰乐亭记”;名,指通过这个铭记使亭子出名。
16,“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说说这句话的特色和表达效果。

17这两段话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写作目的是什么?
阅读散文,答题
历史与遗佚
余秋雨
年迈的皇帝祭祖,仪毕,在陵园门口看见一躬身相送的老人。
皇帝凝视守陵老人,皱眉,摇头,叹气,上辇离去。
-
臣子们不知圣上何意,立即排查守陵老人的履历和疑点。疑点甚多,每条都足以使皇帝皱眉、摇头、叹气。守陵老人一生见过皇室的各色人等,而皇室内争斗剧烈,他又可能划入任何一个反叛势力和篡权集团。
更有确实证据,守墓老人还在清明时节,去那些皇室离异人士荒芜的墓地,烧过纸。
于是,守陵老人被驱逐回乡。
第二年,皇帝又要祭祖。前两天,他吩咐过,祭祖那天要与那位守陵老人谈话。
臣子们一片慌乱。快马奔驰,接回了老人。
那天,皇帝吩咐侍从,扶起跪在陵园门口的守陵老人,上下打量着,又是皱眉、摇头、叹气,然后说一声:“我们都老了,比这儿所有的人都老。”
守陵老人不敢接话。“初次见面,我们还都是小孩,”皇帝说,“在一起玩,玩蹴鞠,谁摔倒你就扶谁,但我只摔倒一次。”
守陵老人轻声应“是”,却不敢抬头。他心中想,摔倒最多的皇家兄弟,早已在宫廷争斗中落败。突然静默。守陵老人知道,皇帝也想到了什么。他想轻声说一句:“我年年去他们坟头烧纸”,但只是想想,当然不能说。
皇帝终于又叹了一声:“都老了,你多保重吧。”
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的是守陵老人的同龄表弟,一位乡村老秀才。他更重要的笔墨是《内宫蹴鞠》,想来也是根据守陵老人的口述记录皇家兄弟年幼时的游戏项目,但仅留目录,不见文本,所以不知详略长短。
历史反复刻印的,是皇家兄弟间的残酷争斗;遗佚不存的,是童年嬉戏和白头叹息。因此中国历史逮住的,大多是无聊的嘈杂,失去的,却是天下人生。
(摘自《青年作家》)
18,理解句子的含义
中国历史逮住的,大多是无聊的嘈杂,失去的,却是天下人生。
---------------------------------------------------------------------------------------。
19,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皇帝凝视守灵老人,皱眉,摇头,叹气,上辇离去。
20,找出文中与下面句子相对应的一句话
守墓老人还在清明时节,去那些皇室离异人士荒芜的墓地,烧过纸。

21,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意味
他心中想,摔倒最多的皇家兄弟,早已在宫廷争斗中落败。

22文章三处写皇帝的叹息,能理解他的作用吗?

                     隔窗看雀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枝落,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它不知道累。除了跳之外,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保持平衡。它常常是毫无缘由地“噗”地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飞回来的这只是不是原先飞走的那只,就不知道了。它们长得看起来一模一样,像复制的。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那是一团中途划着几起几落的弧度,仿佛不是飞,而是一团被扔过去的东西——一团揉过的纸或用脏的棉絮团儿什么的。它如果不在中途赶紧扇动几下它的小翅膀,那就眼看着在往下栽了,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扔高,它挽救了自己。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捉住气流,直上白云苍空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追逐着交配,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的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它和人的生活最贴近,但保持距离。
它经常被人伤害,却总也不远走高飞放弃贴近人的时的方便,所以,总不见灭绝。
它们被人们起的名字叫麻雀。不知道它们之间是不是也认为对方是麻雀呢?
瞧,枝上的一个逗号飞走了。
噗地又飞走了一个。
23在文中画出描写麻雀的语句,概括麻雀有哪些特点。

24,文章主要写麻雀,为什么用隔窗看雀做标题?2,

25有人认为,作者隔窗看雀,实际是在看人,谈谈你的体会。

26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它的好处。

27,找出文中的哲理句,并说说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