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 散步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散步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散步》预习学案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散步
预习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关键词语,学习词语与句式的选用。
  2.熟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深沉朴实的爱。
  3.感受亲情,理解一个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培养爱父母、爱亲人、爱师长、爱生命的道理。
【原文欣赏】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文提示】
  1.莫怀戚(1951-),我国当代作家。
  2.本文写于1985年,取材于一次真实的散步活动。文章围绕“散步”来展开故事:全家一起散步,在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最后道出“生命”的本质:保护幼小生命,善待衰老生命。“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升华“责任”主题。
【词语积累】
  信服  分歧qí  霎时shà  两全  各得其所  委屈  时日已短  粼粼línlín
【朗读课文】
1,哪些人散步?
2,散步中发生什么事?
3,结果如何?
【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散步。一家四口,和睦相处,其情浓浓。初春踏青,赏景散心,其乐融融。
  第二部分(6-8段):记叙散步途中的分歧以及圆满解决。分歧正常,解决自然,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自我训练】
  词语辨析,一般从词义、用法、搭配对象、感情色彩等进行比较说明。如:信服 佩服
相同之处:两个都是动词,含有“相信、敬重”的意思。
不同之处:“信服”是“相信并佩服”意。适用于人的言论或事实方面。
“佩服”是“感到可敬可爱”“钦佩”意。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
它们都可与“令人”组合,但是“令人信服”可以作状语,“令人佩服”则不行。
【课文分析】
  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双重使命和责任。
  本文事小情深,唱出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既写出一家人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也写出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亲情向伦理道德的升华;还讴歌了生命的传承,从而给使命感以应有的神圣色彩。
  文章第1段,总起全文,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如特写镜头一般,将一家四口人一一推到读者面前,郑重其事,初步奠定了本文的基调。
  第2、3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母亲老了,身体不好,所以“我” 劝母亲出来走走。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初露端倪。细细品位,“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中“信服”有“相信并佩服”的意思,写出母亲对儿子依恋。与“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一起突出亲情,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第4段,描写春天的景色,表现江南春天蓬勃的生机,既是对春天、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母亲能熬过这个酷冬的庆幸,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作者选用准确的词语描写初春田野:新绿,嫩芽,水泡。“铺、密”等词语强调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这段文字使读者置身于万物复生、生机盎然的春天之中,犹如品位一幅清新明丽的水彩画,让你浮想联翩:“满园春色关不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5段,以儿子的对话作为故事开端与高潮的衔接。小家伙的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孩子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至此,将一般的亲情之爱上升到了生命传承的意义上。
  第6段,开始故事的转折,进入到高潮部分。“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猛一看似乎是“小题大作”,联系上下文的感情基调,就会觉得它新颖而风趣,恰当地表达出“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突出了“我”富有责任感的性格特征。“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而是来日方长,以后还有机会弥补。然而母亲年事已高,“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说明“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在今天,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第7段,故事的结局,是母亲发话了:决定按照孙子的意见走小路。
  最后一段,升华文章主旨。“……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走”、“蹲”、“背”、“慢慢”、“稳稳”、“仔细”等,细致地刻画出“我们”的认真,“我们”强烈的使命感。“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的是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维系在一起,构成家庭的整体,也诠释出生命现象的完整含义。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系统,因此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复习
【思维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什么?
2,文中两次描写南方初春景物,有什么作用?
3,文章是如何体现一家人的深情的?
4,如何品读阌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5,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 本文记叙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爱,表现了一家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热爱。 )
6,本文的语言精美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一是体现在词语的选用上。  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突出了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很艰难,也写出了“我” 为母亲安然度过严冬而庆幸的心情,同时也与上文“太迟,太迟了”相照应。  又如:“分歧”大词小用,突出“我”对母亲与儿子都很看重。下文“早已习惯”“还习惯”与此相照应。
  二是对称的句子很多,节奏清晰明快,内容相互映衬,强化表达效果。  如:“有的浓,有的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有关知识】
  1.朗读的重音,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而定。当然可以确定相对的重读对象,即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特殊意义的内容、修饰性的形容词、数量词、动词等。
  2.重读,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使听者对一些词语的印象比较深刻。重读,与轻读相对而言,并且互为映衬。轻读不一定表示不重要的意义。轻读不是轻声。轻读也是一种突出字、词的技巧。从音量上说,轻读是轻弱的,但是语气凝重,深沉感人,在特殊环境中能比重读更好地渲染气氛。
  3.表示重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加强音量法、拖长音节法、一字一顿法、夸大调值法、重音轻读法等。
  ①加强音量法:把要强调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可以用来表达明朗的态度和观点,形象鲜明的事物。
  ②拖长音节法:把要强调的字、词的字音拖得长一些。这可以用来表达深挚的情意、富于抒情色彩。
  ③一字一顿法:在要强调的字、词前后,都作必要的顿歇。这可以用来表达深沉感人的内容,给人以深刻的感染。
  ④夸大调值法:增强音势,把要强调的字、词读得夸张一些。这可以引起听者更大的注意,达到渲染的效果。
  ⑤重音轻读法:把要强调的字、词的音势减弱。这可以表达深沉凝重、含蓄内向的细腻感情,听来轻柔深情、真切感人。
【学习小结】
  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双重责任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