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 说
韩 愈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
托 物——
寄 意——
千里马的遭遇
愤慨、不满 (对统治阶级不识人才
不重人才、摧残人才)
韩愈,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早先,即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骈pián 槽枥cáolì 祗zhǐ 粟sù 食shí
食sì 厩jiù 见xiàn 邪yé 石dàn
千里马——
伯乐——
辱——
骈——
称——
而——
故—— 于——
之——
以—— 虽——
学习第一段
实词:
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没
一同
著称
虚词:
表转折,但是
因此
在
结构助词,的
凭借
即使。
第一段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实词
一食——
食马者——
才美——
见——
等——
常——
吃一顿
通“饲”,喂
才能,美好的素质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同,一样
普通的
学习第二段
是——
这种,作代词
或—— 其—— 安——
虚词:
有时
代“千里马”
怎么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实词
策之——
执策——
道——
尽——
材——
鸣——
通——
执——
临——
知——
学习第三段
用鞭子打马
马鞭子
方法
竭尽
通“才”,才能
鸣叫
通晓
拿着
面对
识别,了解
策之——
以——
鸣之——
虚词
作代词,代千里马
按照
助词,无意义
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有伯乐有千里马 (正面) 发现人才
无伯乐无千里马 辱、死 (反面) 埋没人才
一食进粟一石 行千里 (正面) 施展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 难行千里(反面) 糟蹋才能
策之…食之…鸣之… (排比) 封建统治者
执策临之:天下无马 不识人才
其真……?其真……! (反问) 摧残人才
表层意
深层意
小结
千里马——人才(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
伯 乐——识才之人(让人发挥作用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通借字: 祗——只 食——饲
见——现 材——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练习
通“现”,表露
吃
驾驭,鞭打
面对
2.指出句中加线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即使
虽然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有才能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在上文横线上填上确切的文字。
2.从上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 。
阅读(一)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饲”,喂养
驾驭,鞭打
怎么
有时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阅读(二)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