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深刻,耐心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这此作品除部分艺术评论外,大都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有删节。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字词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2、解释词语: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水门汀:用水泥抹的地;
立轴: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二、理解课文的内容: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从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1)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
(2)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
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4、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5、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
6、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蔼可亲,不仅精通艺术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
7、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
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西洋画重写实,要求与实物一样。
8、谈谈你对'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理解。
本题只要说法合理即可。参考如下: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孩子们的游戏和这种游戏很相似,他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创意。
三、问题探索。
1、儿童与成人的眼光总是不同的。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儿童的时光,与现在作一些对比,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中考解析
1.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B、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夸张)
C、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排比)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
【考点】:拟人、比喻、排比
【分析】:答案为B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而不是夸张。其中“生活”、“恰似”和“画页”分别是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是明喻句。
2.下面红色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刚强 强健 倔强 强词夺理
B、和平 柔和 和蔼 随声附和
C、迁移 忏悔 纤维 彻底歼灭
D、昭示 召唤 招聘 千里迢迢
【考点】:多音多义字、形近字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C项。A项中“刚强、强健”读“qiáng”,“倔强”读“jiàng”,“强词夺理”读“qiǎng”;B项中“和平、柔和、和蔼”都读“hé”,“随声附和”读“hè”;C项中“迁移”读“qiān”,“ 忏悔”读“chàn”,“ 纤维”读“xiān”,“ 彻底歼灭”读“jiān”,读音各不相同;D项中“昭示、招聘”读“zhāo”,“召唤”读“zhào”,“千里迢迢”读“tiáo”,所以应选C项.
3.红色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②他年纪不大,显得却很成熟。
B、①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①我们有时面对优美如画的景物感慨一番,就是写不出来,这就要仔细琢磨别人是怎样写景的。
②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①老孙头也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就怕儿马性子烈,她管不住。”
②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
【考点】:一词多义
【分析】:答案为D项。A项中果实“成熟”,是指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他“成熟”,是指人的思想发展到完善的程度。B项中韩麦尔先生“温和”地说,是指人的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冬天“温和”,是指气候不冷不热。C项中我们仔细“琢磨”,是思索、考虑的意思,雕镂“琢磨”,是雕刻和打磨。D项中的两个“慷慨”都是“不吝惜”的含义。所以应选D项。
课外拓展
丰子恺小传
父亲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祖父就患肺病去世。
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
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恺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画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歌颂了社会主义。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