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中山市南头初中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12周自测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中山市南头初中初一语文12周自测题
班别: 姓名:
一、基础知识(1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3)《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
(5)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Lán yǔ( ) gèn gǔ( ) wū huì( ) chì tòng( )
jiā yù hù xiǎo ( ) qì chōng dòu níu( ) fēng máng bì lù( ) qiè ér bú shě( )
dāng zhī wú kuì( ) jiǒng hū bút óng(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下文,答题(19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众妙毕备( )(2)以为妙绝。 ( )
(3)宾客意少舒(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5)虽人有百手( )(6)不能名其一处也( )
2、翻译句子(8分)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3、《口技》中从侧面描写烘托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5分)
(1)
(2)
(3)
(4)
(5)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分)
答: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8分)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同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小,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文第⑴ ⑵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答: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答:
1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填一成语)(1分)
13.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4分)
答:

(三)阅读下文,答题(15分)
一颗颗星星都是爱
⑴一天,讲完圣诞老人的故事,我问学生们:如果圣诞老人在年三十晚上从国外赶来给大家送礼物,你们希望得到什么?   ⑵教师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有说要金子的,有说要电视的,有说要洋楼的。   ⑶一个男孩子,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丝毫不为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   ⑷这男孩子家境不好,出生不久便没了母亲,父亲在他3岁时又不幸葬身深崖。他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在他未正式成为我的学生之前,我已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倒不是因为他最后入学并欠费。那天,我写好欠条后,这惟一一个敢自己赊费来上学的孩子,拿出两张百元钞票,说是他在路上捡到的。我心情激动地接过那200元钱,也记下了“韦德”这个名字。   ⑸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韦德很懂事,在班里不仅人缘好,成绩也总排前几名。可最近几个星期,他时不时在课堂上低头。我提醒了几次,他老不改。为此他吃了好几回“冰淇淋”——学生上课走神儿,我就用冰冷的手摸摸他们暖暖的小脸蛋,孩子们将之笑称为“冰淇淋”。   ⑹“韦德,你呢?最喜欢和希望得到什么礼物?”我走到他面前轻声问道。韦德慢慢站起来,依旧垂着眼睛。我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老师,我家的泥屋没有烟囱,圣诞老人从哪儿进啊?”他低低的语调含着忧伤。   ⑺我一怔,是这个除了他以外,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的问题困住了他呀。想了想,我微笑着告诉他,圣诞老人能穿墙钻地,无所不能,他自会有办法。   ⑻韦德抬起眼睛,眼神是那样的晶亮,显得非常的高兴,他几乎是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喊道:“我想要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   ⑼孩子们“哄”地一声笑开了,这个愿望太微不足道了。
⑽韦德也笑了,我突然觉得这个矮小又穷困的孩子,他这个朴素的愿望绝对不会像听起来那样低微。   ⑾“老师的手很冰,有了棉手套就暖和了;奶奶的脚生冻疮了,穿上棉鞋就会好了。”韦德稚内的童音在教室上空盘旋着。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重了他们的心灵。   ⑿我只觉得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我想不到,韦德竟是要暖和我的手,才故意在课堂上开小差;也想不到家境如此贫寒的一个孩子,在他的任何梦想都可能实现的时候,许的却是这样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   ⒀“老师,我的袜子是补过的,很旧,圣诞老人会往里面放礼物吗?”   ⒁忽然,韦德想起什么似的沮丧地问道。   ⒂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孩子们已经纷纷站起来,说过年是要把自己的新袜子送给韦德。平时最调皮的几个学生这时也认真起来。   ⒃看着这些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往下淌……模糊的泪光中,我感到有一双温暖的小手正拿起我冰冷的手,贴在他暖暖的小脸上。
⒄而此刻,我的脑海里恍恍惚惚掠过许多词语:善良、纯洁真挚……最终盘踞不散、定格下来的只有一个字——“爱”。
17.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这个标题好吗?为什么?(3分)
答:
18.文章哪一段是插叙,请概括其内容,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
19.第10段画线句子中“这个朴素的愿望”是什么?你觉得他的愿望低微吗?为什么? (3分)
答:
20.第11段中加点的词语指什么呢?(2分)
答:
21.文中有两处描写了老师感动的句子,请将其摘录出来并思考老师感动的原因。(4分)
摘录(1)
摘录(2)
老师感动的原因:

三、作文(40分)
1、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2、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1-4)题目。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日:“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日:“臣居草泽,不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日:“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2分)
(1)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去: ( ) (2)深鄙其为人 鄙:(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谓 上 书 人 曰 朕 欲 使 大 信 行 于 天 下 不 欲 以 诈 道 训 俗 卿 言 虽 善 朕 所 不 取 也。
3.唐太宗为什么不采纳上书人的建议?(3分)
答:
4.请简要分析唐太宗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

题目:





















































































































































































































































































































































































































































































































































































500































































































































































600































































































































































































































































































































































































中山市南头初中初一语文12周自测题答案
一、1、
(1)夜发……下渝州。(2)峨眉……江水流。(3)独怜……深树鸣。
(4)正是……又逢君。(5)春潮……舟自横。
2、略
3、A
二、
(一)略
(二)
10、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11.(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讲。(3)参加游行示威。
12、视死如归
13、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用三件事叙述他的“做”。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三)
17.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这个标题好吗?为什么?
一颗颗星星象征孩子们纯真善良、充满爱的美好心灵。这个标题好,含蓄、美妙、新颖,值得回味。
18.文章哪一段是插叙,请概括其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第4、5段。内容是韦德的家境、他的拾金不昧和学习情况。作用是为下文写韦德的朴素愿望作铺垫。
19.第10段画线句子中“这个朴素的愿望”是什么?你觉得他的愿望低微吗?为什么? 
这个朴素的愿望是只想要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这个愿望不低微,而是美好和伟大。因为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在他的任何梦想都可能实现的时候,许下的却是这样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
20.第11段中加点的词语指什么呢? 
韦德的善良和爱心。
21.文中有两处描写了老师感动的句子,请将其摘录出来并思考老师感动的原因。
摘录(1)我只觉得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12段)
摘录(2)看着这些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16段)
老师感动的原因:第一次是因为韦德的美好愿望而感动,同时也有自责。第二次是因为韦德的品行影响了其他的孩子们,并且唤醒了他们的爱心。
四、附加题
1.(1)罢免,使...离去 (2) 鄙视
2、谓 上 书 人 曰 ︳朕 欲 使 大 信 行 于 天 下 ︳不 欲 以 诈 道 训 俗 ︳卿 言 虽 善︳ 朕 所 不 取 也。

3.太宗认为,河水清浊,在于源头。为君者就好似水之源头,而为臣者好似流水。如若为君者自己秉性奸诈,又想要下属品行正直是不可能的。要想让大信行于天下,就不能以奸诈之道来训诫世人,所以太宗最后也没有采纳上书人的意见。
4.太宗从谏如流,虚怀若谷,明察秋毫,为人正直,有君子风范。
译文: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