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中学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东海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1-3班使用)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基础题(24分)
1、默写古诗或按照原文填空。(10分)
(1) ,寒光照铁衣。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
(3)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峨眉山月半轮秋, 。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 。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wǎn zhuǎn (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B.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g zá( )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C.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ào huǐ( )!
D. 那些竹叶的方向、shū mì( )、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这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要积极响应“保护地球”的号召。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对教室的清理工作。
C.小明是一个诚实、善良而又乐于助人。
D.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4、以“朋友”为话题,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两个词语,并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3分)
快乐 经营 多姿多彩 珍惜 富有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4分)
材料一: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
材料二: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大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材料三: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还娇滴滴地在老狐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狐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狐狸则义无返顾,坚决果断。
(1)你从上面材料中得到什么什么信息?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2分)
。
(2)作为中学生,你在家中应该怎样为父母分担一分责任?(2分)
。
二、阅读题(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B.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D.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请写出相关的语句。(3分)
(1)在口技人模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2)在表演者模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时:
(3)在表演者模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表现为:
9、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
B.本文向我们展示了印度的一种古老民间技艺——口技,充满异国风情。
C.描写听众的反应是侧面衬托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D.文章的结尾处再次介绍了口技表演者所使用的道具之简单,是呼应,同时也是反衬表演艺人的技艺高超。
(二)(11分)
帽子的故事
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仍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这让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截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她竟然也站起身和身边的朋友愉快地聊了起来,脸上不再有着往日治疗时的忧伤和担心。她常常和同学们一块儿开心的学习、玩耍,老师和父母看了都笑了。
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10、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回答。(3分)
11、第2段中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们必须戴帽子上学,她这样做的用意是( )。(4分)
A、想让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带着帽子来上课,被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而感觉痛苦和尴尬。
B、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学生在穿着上必须要和学校的特色相适应。
C、因为天气冷了,班主任担心学生们着凉了。
D、班主任希望班上的学生们每天都穿戴得漂漂亮亮的来上学。
12、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女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三)(15分)
⑴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⑵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⑶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⑷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她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⑸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⑹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⑺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3、文章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4分)
14、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3分)
15、文中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16、第⑸段中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医生明白母亲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他有把握把母亲救醒。
B、因为母亲全身被汗水浸湿的样子非常好笑。
C、因为母亲的孩子在考场上取得了好成绩,医生为她感到高兴。
D、看到大家都来帮助这个昏倒的母亲,医生感到很欣慰。
(四)名著阅读(8分)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
17、以上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 》,作者是 。(4分)
18、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中“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写作(50分)
19、请以“给我影响最大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昔有人(从前) B、遂询主人之性情(询问)
C、背必伛(弯曲) D、性之急者宜衣短(适合)
2、翻译句子(2分)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3、请用“/”在下面的句子中标示出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4、这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