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愚公移山
《列子》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译读课文
字词补充注释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竭尽 险:形作名,
险峻大山 以君之力 以:凭 杂曰 纷纷说道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于是 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凿 垦:挖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到
而山不加增 加:副词,更加 增:增高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垄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太行、王屋两座山
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
本来在
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交代故事背景
说明山又高又大,
移山很艰难
为后文山被移埋下伏笔
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
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
为下文“残年余力”张本
引出移山的原因
愚公苦于
山北道路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
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
(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说明愚公想到就做
移山的目标(好处)
说明众人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
热情很高
场面热烈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关心的语气
提出移山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开端
于是 率领子孙中
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头,挖土,
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
刚七八岁,
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他们运土石,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
移
山
的
人
少
用箕畚
运石
的
工具
简陋
落后
与”智叟“形成对比
路
途
遥
远
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故事的发展
河曲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
“你太不聪明了!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
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
又能把土块和石头怎么样呢?”
很严厉的责备口气
轻视
有意挖苦
讥笑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难挖平,
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关心的语气
提出移山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故事情节的高潮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献疑 ”
“笑而止 ”
关切
嘲笑
忧虑
讥讽
北山愚公 一声说:
“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
还不如孤儿寡妇。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担心什么铲不平?”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长叹
故事情节的高潮
胸有成竹
人
力
的
无
穷
无
尽
而
山
不
会
增
高
有发展的眼光
相信自然是可以
被征服的
大智
大勇
与困难作斗争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
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
背走了那两座山,
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
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
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以神话结尾
照应开端
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移山的决心
和行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你根据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愚公移山》讲述的故事是:“ ”的愚公带领他 子孙和“__ ”的孤儿,坦然面对河曲智叟的 和 , 在 的帮助下,把原来位于“ ”的太行王屋二山,搬到了
和 ,从而实现“ __________ ”的愿望。
年且九十
能挑担子的三个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嘲笑
责难
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朔东
雍南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阅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2、移山有什么困难?
3、结果怎样?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困难:山高、工具简陋、劳力少、路途远
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
2、家里人与周围人对此事的反映怎样?
语言描写
家里人:子孙“杂然相许”
妻子“献疑曰:……且焉置土石”
周围人:京城孀妻遗男:“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其妻献疑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献:提出,不反对
笑:讥笑
君:是尊称
残年:极端鄙视
损:减少山之土
“毁”“一毛”:拔根小草的力量也没有
“其”字加强了反问语气
妻子的态度:关心
智叟的态度:嘲讽
愚公“愚”?智叟“智”?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