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囚 绿 记
陆 蠡(lí)
执教: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邓鹰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
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
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
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
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
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
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
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
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
通过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
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
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他翻译的作品有俄屠格涅
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
《希腊神话》。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结构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主题,你能揣摩出来吗?
写作思路
赏绿(1~7)
囚绿(8~11)
放绿(12~13)
思绿(14)
情感变化
喜爱 留恋
无比的喜悦 爱怜
尊敬 祝福
怀念 期盼
对绿的情感
品读第10、11段
① 这两段对被“囚”的绿的描写主要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怎样
表现绿藤的“固执”?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② 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这两段写出
了在“囚绿”过程中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试谈谈你对作者看似矛
盾的心理的理解。
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作者无法改
变绿藤的“固执”,甚至为它的“固执”而“恼怒”。这里的“恼怒”,
并不是作者对绿的感情发生了逆转——不爱“绿”了,而恰恰是爱
之深,恼之切。“魔念”是作者对自私自利的心灵的自省。
品读第12、13段
③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
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
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
到了。”
这段叙事除了交代提前离开北平,提前“放绿”的原因外,还有什
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点明写作背景,看似简单叙事,而被迫离开故都的无奈和对日
本侵略者的憎恨皆尽含其中,突现出文章的主题。)
④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
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体味这句话语言的含蓄优美。联系前文,由“绿友”到“绿囚”到
“囚人”词义的转移,体现了什么?
(由“绿友”到“绿囚”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
的变化。“珍重”、“祝福”,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
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总 结 课 文 归 纳 主 旨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
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
写,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课 后 练 笔
选取自己喜爱的某一植物(或动物),
自拟题目,叙述与之接触、相处的经历,写
出自己情感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