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制作人:赵海军
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描写故都秋景的语句,体会故都之秋的特点。
2、体会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3、体会本文“形散神聚”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一、初步研习课文
1、找文眼(即找能表明故都之秋特点的语句 )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既然北国之秋“特别”,那就要有对比、比较。在文中,作者是把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的。找出文中写南国之秋的段落,体会作者写南国之秋的用意。
明确:用意是南北对比,以南衬(托)北,突出北国之秋的色浓味永,感人至深。
二、体会本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1、重点读第3—9段,讨论:作者都向我们逐一描绘了故都的哪些景观?
明确: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或: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庭院秋景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8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这五幅故都秋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
请自由诵读你喜欢的文句
2、作者在写作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写的?
明确:作者在描叙故都秋景时,是无序的,随意的。
3、虽然这些景物是无序的,但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顺畅、自然,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形散而神聚
清
静
悲凉
三、重点品读“庭院秋景”
讨论:
1、在南方每到秋天,作者总会想起故都的哪些地方的景观呢?
2、可在文中,作者为何又不写这些景观呢?
明确:因为:一、这些景观游人众多,太闹,不能体现本文“清、静、悲凉”的特点。二、这些景观前人已多次吟咏,再写也难出新意。
3、细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明确:恬淡、闲适,还有些许的孤寂、压抑和悲凉。
(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本文中流露的情感为何有些孤寂、压抑和悲凉呢?
明确: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这一时期正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延 伸 联 想
选取文中写故都之秋的景物,仿例造句:
例句: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浓浓的香茶里
仿句: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