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故都的秋
郁 达 夫
作者简介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
代表作有:小说《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右)、郭沫若(中)、斯诺在一起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不远千里” ,从杭州赶到北平,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1934年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思考题:
1、速读课文,找出总体概括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词语。
鉴赏课文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思考题:
2、文章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故都的秋?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
Q
G
X
R
Y
C
Z
在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
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里
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
在秋枣每一丝微黄里
也在都市闲人充满京腔的对话里
找出作者笔下的秋的景象在哪里。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秋院静观
特点:清、静、悲凉
槐树落蕊
清、静、悲凉
细腻
清闲
落寞
秋蝉残鸣
衰 弱
残 声
啼 唱
清、静、悲凉
闲话秋雨
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落的雨声
一阵凉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清、静、悲凉
胜日秋果
枣子树
淡绿微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
清、静、悲凉
3、第12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作者将落脚点放在哪里?
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落脚点: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思考题:
4、文章的结尾两段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用意何在?运用了什麽手法?
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对比的手法
故都的秋
1、秋院静观
2、槐树落蕊
3、秋蝉残鸣
4、闲话秋雨
5、胜日秋果
清静悲凉
记叙、描写:
议论:“足见有……感触来的。”
眷恋向往之情
(形)
(神)
郁达夫
文章结构图
丰富多彩的故都之秋
颐和园
北海公园
天坛
故宫
潭柘寺
玉渊潭
思考题: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作者的主观方面加以评析。(讨论)
点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郁达夫个人性格抑郁善感;提倡“静的文学”,写“静如止水的文字”。他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将个人遭际、动荡现实、腐败的当局融入秋姿、秋声、秋色,形成独特的秋味、秋意、秋情
心中有秋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 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再见
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客观:主观:
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
的自然色彩。
作家个人的善感气质
旧中国时代的抑郁环境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