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格式:  PPT
  • 大小:  1.2M    38张
  • 时间:  2015-1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9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9页)《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9页)《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9页)
我的故乡,  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  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  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  有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一般来说,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这篇新闻的结构却与众不同,体现了新闻结构的多样性,请同学们先分清哪些是新闻事实,哪些是新闻背景,并把本文写新闻背景的 段落找出来 .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 MACHT FREI)
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巨大的焚尸炉:“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
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没有比这再震撼人心了!!!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提问:
如果你去参观奥斯维辛,然后写一篇访问奥斯维辛的新闻,你会写一些什么内容呢?
补充
新闻的各种写法:
1、旁观者(零度写作):记者在 新闻中毫不参杂个人感情。
2、参与者:直接描写所见所闻。
3、纯主观性:把自己的感受当成主要内容来 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众不同的写作视角----“纯主观叙述”,作者把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作为文章的重点来写,把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参杂在作品当中,让它得以再现。这类作品打破了“零度情感”的常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大家在文章中找一找,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感受?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反应?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记者(罗森塔尔)
参观
产生
观察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哪一个词表示了作者的惊讶?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居然”
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
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63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课文的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呢?
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它的意思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人们已经了解它很多东西,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第6段的“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的“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反复出现,有何作用?从这些反复出现的具有提示性的句子,可否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第6段和末段反复出现的句子,是作者通过貌似平静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以及提醒人们牢记历史悲剧,捍卫和平。这两句话反复出现,在结构上相互照应,又突出了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主题
悼念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遇难的人们,强烈控诉,谴责纳粹的罪恶,告诫人们要牢记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和罪恶。
日军活埋小孩
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杀后,掷入城郊池塘。
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
德国总理
勃兰特在波兰下跪
日本首相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
忘记过去,
——(列宁)
就意味着背叛
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祈祷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 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 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健康留四方; 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
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 (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