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格式:  PPT
  • 大小:  1.44M    40张
  • 时间:  2015-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5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5《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5《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5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作者简介(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1903--1987)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评论者说
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
以一次演讲写梁任公先生
[ 梁启超先生简介 ]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梁任公先生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
中国近代著名的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不同寻常的宽容——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梁启超先生的书法
梁启超先生的纪念碑
生字词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解题
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
通过演讲表现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明确:
1、音容笑貌 , 学者风度
2、深刻印象
3、从课文中找原句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学后约二十余年……顿时忆起先生的这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结论:深刻的印象 感染影响了读者
演讲是成功的!



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为何如此成功?
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
准备充分
表演生动
评点演讲
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简练传神。先写身材肖像衣着,后写稳健潇洒的精神气质。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表达学生对教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写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写出了其独特表情特点和既谦逊又非常自信的性情。
他的声音沉重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
对梁任公声音特点的描写,状其演讲风神。
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写梁任公演讲中引证背诵的情景,敲头的动作描写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又写出了他的投入与现场的氛围。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笔,有时太息……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对梁任公全身心投入演讲时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写出了梁任公性情中人的表现,让人不觉中为之感染。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梁启超的形象:
撇开政坛上的梁启超不说,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探讨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侧面描写
《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奔迸的表情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桃花扇》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两人都在1948年当选为院士。梁思礼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呼唤青年:“醒醒吧!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你的自由意志。”“眼界放远些啊!力量放韧些啊!那么世界就没有一件可悲的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作者附识。
再见
至于办事宗旨,弟数年来,至今未尝稍变,唯务求国之独立而已。若其方略,则随时变通。但可以救我国民者,则倾心助之,初无成心也。
1920年3月,梁启超回到国内后开始检讨一生的政治经历,保过光绪、傍过袁世凯、帮过段祺瑞,可是,为什么竟一事无成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借一种旧势力来改造这个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虽然我自信没有做坏事,但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痛苦,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
他认为以前所走的路径之所以是条死胡同,就是因为没有看到民众的力量:“从前的立宪党,是立他自己的宪,干国民什么事;革命党是革他自己的命,又干国民什么事。”所以,归国后,梁启超便把着眼点放在民众的身上,凡文章、演说都竭力鼓吹国民运动的观点,认为只有呼吁国民行动起来,投身到反对军阀官僚的腐败统治的斗争中去,“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其实,我是最没有党见的人,只要有人能把中国弄好,我绝不惜给他表深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