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第二单元 古代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情节说出烛之武在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何处。
2.能辨析“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实词与“若、说、辞、鄙、微、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通畅地朗读全文。
题目解说
烛之武,郑国大夫。退秦师,使秦军撤退。本文主要记叙了公元前年、在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下,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辩才巧妙说服秦伯,使秦国退兵、晋军撤退的故事
《左传》介绍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故事背景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éi
fú
gōng
yuè
fú
fán
zhuì
quē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zhì
qǐ
páng
字词注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五级爵位制。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以:因为。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
军:驻扎。名词→动词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第一段写了什么?
答:秦、晋围郑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师:军队。
之:代词,他。
若:如果。使:派
“言于郑伯”相当于“于郑伯言”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
然:然而,但是
辞:推辞
犹:
尚且
而:
表顺承
(烛之武)答应这件事
第二段写了什么?
答:烛之武临危受命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当夜。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而:表顺承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而:表修饰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来,表目的。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以: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古今异义。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越:越过。
其:这
件事
厚:增强
薄:削弱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 。
而:表顺承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肆:延伸,扩张。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阙:
侵损,
削减
焉:从哪里
以:表目的,来
第三字然段写了什么?
答:详写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经过。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矛盾,瓦解了秦晋联盟,达成秦郑联盟。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因:依靠
之:指秦军。
而:表转折。敝:损害
与:结交,亲附
知:同“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易:交换
及:达到
其:代词,自己的
之:代郑国
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
答:晋师同盟,晋文公毅然撤军。
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函陵
氾水
秦
晋
晋 军
秦 军
~~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侧面表现
想一想
……
?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郑伯
烛之武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郑伯
烛之武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情)
晓义(理)
函陵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亡郑
无利,有小害
舍郑
无害,有小利
亡郑
将有大害
(表面)
(深入)
古今异义(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今有急而求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儿子)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 物品)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的动作)
用作动词
2.且贰于楚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词类活用现象
用作动词
2.且贰于楚 (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
4.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
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夜缒而出
3.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现象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现象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好处)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
2.越国以鄙远
3.共其乏困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
2.越国以鄙远
3.共其乏困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壮年)
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使动用法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3.阙秦以利晋 动词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47页,①如,好象;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指示代词。此,这个;④连词。假如,如果;⑤连词,或;⑥至,至于;⑦奈,怎样。
一 词 多 义
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9页,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音shuì;④同“悦”,喜欢、高兴,音yuè。
一 词 多 义
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49页, 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讲话,告诉;④推辞,不接受;⑤告别;⑥文体的一种。
一 词 多 义
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2页, 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一 词 多 义
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93页, ①隐蔽,藏匿;不显露;暗暗地,悄悄地;②深奥,微妙;③微小,轻微;④稍微;⑤旧时指地位低,卑贱;⑥衰败,衰弱;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非,无。
一 词 多 义
特殊句式
( )辞曰:“臣之壮也”
( )许君焦、瑕夜缒而出
敢以( )烦执事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省略句
特殊句式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省略句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加重语气,不翻译。)
亡郑而有益于君(亡郑而于君有益──介词结构“于君”做后置状语)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介词结构“于晋”做后置状语)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介词结构“于楚”后置做动词“贰”状语)
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郑伯言)
特殊句式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虚词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把,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来,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虚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虚词
虚词
4、之
①辍耕之垄上 到,动词
②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代词
③是寡人之过也 的,助词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助词,不译
再见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