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导入新课
㈠复述故事
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㈡畅谈感受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可笑、荒唐、啼笑皆非……)
说明:从学生的心灵感受扬帆起航,从学生的阅读体验解读文本,是教学的起点。力图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活动二:入木三分评故事
教师从学生所谈感受中,选择一个可以统挈全文的词,作为下一步深入研读课文的切入点。
㈠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全班交流。
点拨整合,深化认识
1.体验对比的效果
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围绕着“中举”,小说中人物的表演也是穷形尽相。请分组设计一种形式体现这种变化。
比如可以参照下面的句式说话:
中举前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说话时既要先引用原文,做到言之有据,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可以模仿语气朗读或表演前后两个片段;比如可以画漫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比如:由“岳父”到“老爹”——
中举前: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岳父见教的是”。
中举后:“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小结:作为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的讽刺手法就是对比。对比是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从而起到相反相成、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抄写生词
找出胡屠夫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