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积累词语,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范进的性格特征,理解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解科举制度下社会各色人等心灵扭曲、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加强学生自学情况,积累词语。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了解小说的特点。
由于学生整体表达能力不高,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认识范进所处的典型环境。
探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解构。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醺醺(xūn) 癞蛤蟆( lài ) 阎王(yán )紧攥(zuàn) 带挈(qiè ) 腆(tiǎn) 啐(cuì)嗑(hé) 讳(huì) 兀(wù)绾(wǎn) 轩敞(chǎng) 瘟(wēn)桑梓(zǐ)
四、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五、跳读全文,思考:
1、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
五、跳读全文,思考:
1、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
六、揣摩下面两组描写,思考:
1、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语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七、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段,思考:
1、范进喜疯的过程可分为几个过程?
2、语段中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对范进疯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
八、总结深化
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写作手法 1: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2:夸张、对比进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