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智取生辰纲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敢说敢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
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分析人物的“智”。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体会吴用和杨志的“智”。
播放歌曲《好汉歌》
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水浒传》)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说出《水浒》中人物及其绰号。
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说出《水浒》的主要作物及情节。通过本次活动,引出课题《智取生辰纲》。
简介主要人物杨志及吴用生平。
1、生辰纲是什么?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杨志 。
请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要点:杨志押运生辰纲,吴用智取生辰纲。
体会杨志和吴用的“智”。
1、分两大组,第一组讨论杨志“智”在何处。另一组讨论吴用“智”在何处。
2、师生交流,小结明确:
杨志之“智”
学生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交流展示,明确: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晁、吴之“智”
学生思考、讨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
小结明确: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多媒体展示杨志和吴用的“智”,明确本文明暗两线并行的结构。
师:同学们知道三十六计吗?你知道哪些计谋呢?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谋呢?(学生连线)
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