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能正确朗读、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对文本的解读。
1、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
2、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莽莽神州,百川大地,孕育了无数的自然美景,而迁客骚人更是对山水景色流连忘返,为此,他们写下优美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陶弘景,欣赏一下他的一篇山水小品文。
(大屏幕出示题目)这个题目很拗口,哪位同学起来说说怎样给题目划分朗读节奏?
生:“答”后面停顿,“谢中书”后面停顿。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谢中书是,人名,所以“谢中书”应该在一起读。
师:最后一个“书”呢?
生:书信。
师: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给谢中书的回信。
师:“书”当书信讲你还知道哪些?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师:咱们同学真渊博。
下面来看一下作者陶弘景。(大屏幕出示)他曾经做过高官,后辞官隐居,梁武帝时期曾多次重金聘请他出山,他都没有答应。但是他知识渊博,梁武帝每逢国家有大事时必和他商量,因此他又被称作“山中宰相”。
那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1、能正确朗读、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明确目标了吗?生:明确了。师:下面大家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屏幕显示文章及断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生:读课文
师:这篇文章老师有两个音不是很清楚,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读几声?
生:四声。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课下注释写的是“参与、欣赏”的意思。
师:夕日/欲 ,读
生:tui,二声。
师:非常好,下面大家在读课文,注意这两个字音。
生:读课文
师:咱们同学们已经读两遍课文了,你觉得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四个字进行写作的?
生:生:山川之美。
师:如果只要一个字呢?
生:美!
师:看来咱班同学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么美的文章我们应该读的更美些,下面就请大家来听读课文,找一下差距在哪里?(放录音)
师:谁能来说一下范读的和我们同学们读的有哪些不同?
生:录音读的比较慢,感情比较丰富,我们的快了些。
师:非常好。咱们一起看最后两句,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应该读出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的一种自豪,所以要读出自豪之气。
师:分析的非常好,那大家就带着感情再读一读。生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文章,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水平,毛遂自荐可以吗?
生两人读课文,师加以点评。
师:这么美的文章是需要大家认真品味的,下面请大家翻译课文,有问题的做标记,问老师或者同学。
生:翻译课文,师简单巡视。
师:有困难吗?没有的话老师来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找人翻译课文。
师:翻译的很准确,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师:下面大家读一句原文,读一句翻译,再细细的品一下这篇文章的美。
师;是的,本文的确很美,有人说此文即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似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它的画面是其中的一个美点,请大家认真地看,试着找出你觉得美的意境。
生:“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中有山有水,山高水清。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静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
师:这是山水相映之美
生:“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自然清幽雅静,但让人不觉有一丝冷意,而这时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交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间,多像两幅缀以碧玉翡翠的巨锦,绝美无比。
师:这是色彩配合之美。
生:“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白雾缭绕,既而如带如丝,最后只见晨曦不见雾纱,这时随着一轮红日的喷薄而出,万物都恢复了勃勃生机,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阿。
生:“昔日玉颓,沉鳞竟跃”傍晚夕阳夕下,飞鸟归林,猿猴息树,一切都将归于寂静之时,多情的鱼儿在水中争相跳出水面,给晚景增添了生命的灵动。
师:这时晨昏变化之美
三种美交汇融合,绘山川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如果你能在细细揣摩的话,你会发现这都得益于作者巧妙的动静搭配结合。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日落山瞑为静,猿鸟乱鸣,游鱼跃水为动,如此绝妙的动静搭配之中作者仅用一句既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又兼顾了晨昏,绘尽了山川草木,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山水美文。(大屏幕展示分析画面美)
师:这篇文章它不仅画面美,而且语言美,来看一下,分析这个词好不好?(大屏幕出示问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生:好。“乱”表现出一种自由,一种活动。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可写出山川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你能找出来试着加以赏析吗?
生:(竞 交)
师:文章在写作上也有大家可以借鉴的地方,大家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景物描写注意到了哪些地方?
生:各种感官的结合,既有视觉也有听觉。
生: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高峰入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瞰,“青林翠竹”这句是平视。
师: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吗?
生:写的变化比较多,有早晚,有四季。
师:很好,一起看一下,(大屏幕显示)
这些方法我们以后写景时都可以运用。
师:我记得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优美的景语寄喻着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可以显现出来呢?
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师:好了,这篇短文,作者仅用了六十八个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既绘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种生命与自然相融的愉悦表达得淋漓流畅。四季美景皆是画,春夏秋冬都是诗。陶弘景用他美的眼睛去感悟了山川,抒发了他的情感。向陶弘景这样醉情山水的人很多,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惬意;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忘我。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景,同学们,美与我们其实尽在咫尺之间,只要用心也可以看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的校园无处不充满着美,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这是学校的?
生: 柳树。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出你的感受吧!
生:写练笔。
师: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名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加以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既欣赏了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又听到了同学们的柳树吟,其实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大家都可以去发现,去赞美美,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争做美的使者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