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分类对比,儿子截瘫后的痛苦绝望,对母亲的无理无视与母亲强忍悲痛,宽容,鼓励儿子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无私伟大,母子间的似海深情。拓展版块内容丰富,让学生谈读后感受,学会站在母亲的角度,理解母亲的苦楚,学会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与不幸,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美丽的心灵,让学生不仅仅读文字,更是读母子深情,更是读人性的崇高与美好。
1.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提高阅读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体会母爱的深沉无私。
4.体会文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感情并不丰富深沉,所以在体会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感情时,需要老师创设情境,通过语言的感染力来,有感情地朗读来营造深沉的氛围,让学生感同身受,当然,对于同学们来说,母亲这样的人物形象,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受,母亲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她对我们的爱如同和煦的暖阳,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得到,所以体会母子深情又并不是那么难,而且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语言朴实,这份浓浓深情一定能打动每一位读者。而对于作者为什么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不以怀念母亲这样直白的言语为题,为什么写母亲关爱儿子,儿子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还要围绕看菊花写,还要对菊花进行描写,这些都需要老师引导讲解,因为初一的学生还未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难点: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 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母子情深,领略舐犊之爱。
体会母子情深,感受母亲这一形象。
由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导入本课,契合主题,又简单明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熟悉又易懂。
1.作者史铁生需要介绍,因为他是一位20出头截瘫的残疾人,正因为如此,他曾经绝望痛苦过,是母亲点滴的爱使他走出阴霾,这也是本文的写作背景。
2.生字词注音、意思的讲解。
3.围绕线索”看菊花“说说两次看菊花,我有什么样的转变,面对我的表现母亲有何反应,从而更能体会出母亲对儿子那份深沉厚重的舐犊之情。
分组讨论儿子和母亲这个人物,特别是母亲。
各组分派任务,分为五个组,各组分析的角度不同,分别是从对比性的动作,对比性的语言,对比性的神态,叠词五个方面分析,每个组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和怎样的一个母亲,从而让学生体会母子情深,感受到母亲的宽容、无私、坚韧。
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以是扫地、洗碗、倒杯茶、洗次脚、说声谢谢等等。希望同学们能为母亲献上自己的恩情。
1.体会母子深情,理解特殊文句的含义
2. 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母子深情。
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感情。
由问题导入,母亲要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菊花的象征意义;菊花代表着朝气蓬勃的生命,也暗示了作者已走出残疾的阴影,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如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到菊花,具有什么暗示意义;我们懂得母亲未说完的话,未说完的话是什么话等等句子,学生进行解读,老师加以指导。
提倡个性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爱护他们独特的、各异的阅读感悟。本环节设计为写一句话的读后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悟与评议。
观看一段视频,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妈妈,要求写真人真事,抒发真实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