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和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大体内容。
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与教师平等对话、语句赏析,感悟、体会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鼓励。
通过仿写,鼓励学生活出多彩人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大家也要学会勇敢面对生活,自强不息,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等情感。
对于我们西藏自治区当雄牧区的初二学生来说,《秋天的怀念》内容并不难。我们的学生,虽然汉语学习的基础稍微薄弱了一些,但他们的情商还是相当高的。我参工多年了,汉语教材也改版两次,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并未删掉,从2003年版到2012年版,它一直作为课内讲授课型来安排教学的。而每次我讲到这篇课文,当我读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时候,我的鼻子就不自觉地一阵酸楚,我的学生也默默地低下头去,抹着眼泪。每每这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的学生中的一部分,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但他们一样被感动了,这是为什么?我想就是因为老师上课的激情感染了他们吧!《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我看来,中学语文的教学,更多的还是偏重于人文性吧。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饱含激情地讲课是必不可少的。
再来说说《秋天的怀念》文本本身,这篇文章选自初中汉语区编教材第5册第4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令人佩服的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自己母亲的散文。
我们初中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了一次“爱”的洗礼。同时初二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滋润心田,这是最重要的。
教学重点:
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与教师平等对话、语句赏析,感悟、体会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鼓励。
②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一、导入
以“史铁生”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伟大的母爱
(一)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板书: 我 怀念 母亲)
(二)快速地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通过重点语句赏析解决以下问题。
1、双腿瘫痪的“我”脾气怎样?(追问:暴怒无常到何种程度?)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追问:母亲为什么要让我去看花?母亲听说我愿意去看花,反应如何?)
3、这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如何?她对儿子说了吗?母亲是怎么做的?(追问:母亲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呢?)
“我”的母亲是怎么去世的?去世前母亲说了什么话? (追问:怎么理解那些话?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儿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教师对课文内容作总结。(板书)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我 怀念 母亲
后悔,愧疚,自责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说说“我”的母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师总结并板书(伟大无私坚强)
三、探究儿子的“好好儿活”
(一)母亲希望儿子开心、快乐、坚强地活下去的心愿实现了吗?(学生回答)(探讨儿子在母亲去世之后是怎么好好儿活的?)
(二)体会文章中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学生再读)只有活着的人才能看到这样的色彩,心已死的人是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烂漫,这就是人生的色彩,这就是母亲的人生,这也是我和妹妹正在追求着的人生啊 。那么,“我”在母亲去世之后究竟活成什么样子了呢?请看关于史铁生的详细介绍。(引出作者介绍,包括他在文学界的成就)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坚强):
我就是以这样的人生来报答我的母亲。
板书:(报答)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课堂小结。
1、我们读别人的故事,关键是学会思考。史铁生的故事很感人,感动之后,我们还要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活”的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做仿写练习。
五、布置作业:本文写了作者人生中的一些事情:自己瘫痪,母亲去世,大灾大难面前自然有大痛大悲,大彻大悟,所以文章及其感人。当然,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也许没有什么大痛大悲的感人事件,但我们每个人的家也经历过许多小事:父母关爱我们,我们感恩父母,它们也不乏感人之处,请围绕“我的家人”的故事,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注意写出你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