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孔子拜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抓关键词、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了解承接段式。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认识承接段式,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校歌声响起了。清晨,我们伴着悠扬的《校歌》声走进校园,都会与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相遇,他就是(出示孔子雕像图片,配校歌音乐)——孔子。
2.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读字词。
4.回顾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导学提示一: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划出来。
2.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
3.小组合作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人小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按照“我从____(词句)体会到____”这样的句式讨论、交流。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小组汇报:一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谈体会。
(2)想象情境:孔子拜师路途艰辛,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饿了,孔子______;
大雨倾盆的时候,孔子_______;
雪花纷飞的时候,孔子_______ ;
还有什么时候他会怎么样呢?
(3)有感情朗读:孔子为了向老子求学,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把我们的体会送进句子,再读这句话。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一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引导学生抓住“再次行礼、多谢、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谈体会。
(2)齐读。
(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知识渊博,却还要拜老子为师,所以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说说吗?想想你的同学、老师、家人,或其他认识的人。
小结: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看,我们用联系生活的方法读懂了这句话。
(板书:联系生活)
(3)浓缩词语:这句话可以浓缩成一个四字词语,是什么呢?
师板书:学无止境,“止境”是本课的生字,写“止”注意笔顺,竖、横、竖、横,“境”是左右结构,写“土”注意避让,最后一笔是提。请同学们工工整整地把这四个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写完同桌评价评价,做到刚才老师提示的两点的,给他画一面小红旗。
(生写词语)
3.小结孔子学而不厌的品行。
我们从“学无止境”体会到孔子谦虚好学,老师送你们一个词——学而不厌。(板书:学而不厌)
齐读词语:学而不厌。
4.动作描写:上前行礼、再次行礼。
(1)我们从“再次行礼”感受到孔子是个彬彬有礼的人,“再次行礼”说明不是第一次行礼,还有哪里写了孔子行礼?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做动作:全班两次行礼。
(3)采访学生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这两处动作描写表现了孔子谦虚有礼,我们写文章也可以学习用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
5.语言描写。
(1)除了从这两次动作感受到孔子有礼貌,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呢?
您、请、拜见……
(2)小结: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的特点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写作文时运用语言描写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3)区别近义词:
A拜见——拜访。
a你能从这句话找出“拜见”的近义词吗?
b读一读这组近义词,想想,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c师小结 :“访”指“访问”,“见”指“见面”, 因此“拜见”与“拜访”略有不同,是“拜会,见面”的意思。一字之差,意思却有细微差别。
B迎候——等候
a小结拆词法。
b说说这组近义词的意思又有什么不一样?
c师小结:“迎”是“欢迎”的意思,“等”是“等待”,“迎候”比“等候”多了一层“欢迎”的意思。
d位置是否能互换?
师小结:是啊,七十多岁的大思想家老子,没有一点架子,早早地在洛阳城外迎候孔子,多么谦虚有礼啊!如果这两个词互换,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我们再读这两句话,体会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e当堂训练一:口答《册》练习“选词填空”。
迎候 等候
1.听说客人已经到了,我们连忙到门口( )。
2.我已经( )半小时了,他怎么还不来?
6.分角色朗读。
7.承接段式:
(1)理清写作顺序:这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什么?
(2)承接段式。
这一段先写孔子在拜师路途中不辞辛劳,再写孔子与老子见面的情景,是按照这件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这种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构段的段式结构叫“承接段式”,请把“承接段式”这四个字写在第二自然段的旁边。
(3)当堂训练二:排序。
我们做一道句子排序题,请同学们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把这些句子排成一个承接段。
(2 )我想妈妈平时很忙,回家还得给我做饭,我为什么不能学着做一做,让妈妈一下班就吃上饭呢?
( 1)中午,我放学回家,妈妈还没下班。
( 5)火很旺,不久,锅里的水就“咕嘟咕嘟”地响了。
(3 )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淘起米来。
(7 )过了一些时候,我闻到一股饭香,揭开锅盖一看,饭做好了。
(4 )淘了两次,我才把米捞到锅里,然后添上水,把锅放在火炉上。
(6 )我等到水开了,就把火弄小一点,将它慢慢焖干。
生说排序原因。
1.孔子品行。孔子的好学、有礼把老子深深地打动了,老子决定收孔子为徒,孔子拜师之后,又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抓关键词“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体会孔子谦虚好学。
2.老子品行。读了这段,你除了敬佩孔子,你还敬佩谁?敬佩他什么?
抓关键词“毫无保留”体会到老子是位无私的老师。
老师送词:诲人不倦。(板书:诲人不倦)
3.有感情朗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读这段话。
1.结合板书谈收获。
2.最后一段:
通过学课文,我们敬佩孔子拜师学而不厌的品行,也赞叹老子授徒诲人不倦的精神(板书:拜师、授徒),所以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写,齐读最后一段。他们的学识、品行名垂千古(板书:名垂千古),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3. 对联:读一读板书。
你看,这是一幅什么?(对联)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读的时候应该从右往左读,咱们再读一遍,再次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课文学完了,我想,同学们对孔子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成这学期我们正在学习的《论语》,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中国人尊称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让我们用行鞠躬礼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孔子深深的敬意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的作业是:
1.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7课练习。
2.小练笔:你在学校获得了某项表扬或荣誉,在课间、回家路上或者见到家长后会发生什么事?写一写。(注意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写一个承接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