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孔子拜师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印象,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走近孔子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3.读懂课文,想一想课文
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有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画出来。
生字
Wén chén pú nà mèn qiū
闻:闻名 尘:尘土 仆:仆人 纳:纳闷 闷:闷雷 丘:山丘
Yíng děng zhǐ jìng shòu pǐn
迎:迎接 等:等待 止:停止 境:边境 授:传授 品:品行
你读准了吗?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佩服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纳闷
风尘仆仆 学问渊博 传授
止境 品行 传授 迎候
读课文
想一想:孔子是向谁拜师的?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曲阜
洛阳
兖州
济宁
商丘
开封
郑州
偃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受到:路途之遥远,途中生活艰苦和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从这句话我感受到……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
老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
老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
老子
“你是——”老人看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语音的延续
孔子
老子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
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体会:学习是没有尽头的,俗话说 “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孔子
老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
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
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每天
随时请教
毫无保留
传授
孔子
老子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走进孔子与老子
谈谈你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印象:为学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谈老子
①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老子印象: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选做题
1、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注意句中的“三”,并不是说数字里的3。而是一个虚数,泛指几个人)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通假字:同“智”,聪明,智慧。
孔夫子拜师 —— 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 —— 净是书(输) 孔夫子背书籍 —— 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出门 —— 三思而行 孔夫子的背包 —— 准是书(输) 孔夫子的嘴巴 —— 出口成章 孔夫子挂腰刀 ——文武双全
和孔子有关的歇后语
谦虚好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故事链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