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孔子拜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
幻灯片出示:孔子画像
师:孩子们,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颗极其耀眼的巨星,他虽然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但依然深受人们的敬重,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孔子。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让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不少呢。老师也搜集整理了一些孔子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孩子们,孔子名丘,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孔子呢?因为在我国古代往往会把道德高尚、学问高深的男子称为子,“子”在这里不读轻声,要读第三声。
师:让我们满怀敬意地念念这个伟大的名字。
师:孔子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此受人敬重呢?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个故事,就能探寻到其中的一些原因了。板书:拜师。齐读课题。孔子拜师讲得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同伴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朗读课文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多认真呐。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师:这组词语,你们发现了都是写谁的?
生:都是写孔子的。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
出示第二组: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
师:我们开火车来读读这组词语。
师:这组词语,你发现了都是写谁的?
生:我发现这一组词语都是写老子的。
师:你也有一双火眼金睛。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恰当地选用前面的一些词语填在这段话中,就能知晓了。
幻灯片出示: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 ),终于走到了洛阳。老子( )地把自己的知识( )给了孔子。
师:谁来挑战一下自己。
指一名学生填空朗读,老师用鼠标填写。
师:看,只要认真,什么都难不倒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四、圈画交流,认识老子
师:孔子不远千里去拜老子为师,那么老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值得孔子这样去做吗?默读课文,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生结合相关语句谈感受。抓住“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无私大度。
五、品词析句,感悟孔子品行
师:老子真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优秀老师,难怪孔子要拜他为师呢。孔子去洛阳拜师,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困难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指名读
师:上千里的感觉读出来了。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这句话。
学生朗读
师:这上千里路,孔子是怎样走完的?
生: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展开想象,进行情境体验,体会孔子的不怕艰辛,也是很好的说话练习)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走了几个月,也许他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
师:上千里路孔子就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师:一个为了求知这样不怕艰辛的孔子,值得我们敬佩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齐读这句话。
师:读到这,老师心中不禁产生几个疑惑想问问孔子。
出示幻灯片:孔子啊,你学问那么高,为什么还来拜师?
孔子啊,你一路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回去呢?
五、联系实际,体会学无止境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来。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幻灯片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呢?
师:孔子为什么要不远千里地去拜老子为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幻灯片出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师: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俗话说得好“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师:师生合作读排比句段,再次更深入地体会“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勤学好问的一个根本原因。
师:孔子的故事还有很多,请看——出示小故事。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想到孔子的哪句名言?
出示:孔子的名言。
师:孩子们,正因为孔子学而不厌,勤学好问,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才深受人们的敬重。出示:孔府、祭孔的幻灯片。孔子虽然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但他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府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呢。美国和台湾地区还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
六、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行
孩子们,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圣人初次见面的情形成为了千古美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洛阳城外,用我们的精彩表演再现一下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好吗?
小组内分角色演读;孔子和老子都是彬彬有礼的君子,大家要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揣摩一下他们见面时各自的神情动作等,看谁演得最像。
2)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读。
七、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孔子的学而不厌、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如果大家还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子和孔子的话,可以看有关的书籍、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