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孔子拜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能围绕一个目标搜集材料。
2、能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人物的品质。
3、学习孔子、老子的好品质。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能围绕一个目标搜集材料,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1、上课,请同学们站直身体,集中精神,怀着崇敬的心情,对着荧幕上的这位老人大声说-------老师好!
第二遍-------老师好!
第三遍-------老师好!
知道为什么要说三遍吗?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每一个进入学校的老师学生都要对这位老人行三叩九拜之礼,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孔子)孔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老师,还是世界上的老师。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就连美国也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你们觉得这位老人怎么样?(了不起)板书。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了不起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年轻时做过的一件事,就会明白他成功的原因。
2、板书课题 孔子拜师
拜谁为师,补充板书孔子拜(老子 为)师。
3、用文中的语言介绍老子是一个什么人?(大思想家)为什么还要在思想家前面加一个“大”
二、研读文本,感悟孔子。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哪些地方了不起是常人不容易做到的。只要你用心读了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你也了不起了。发现一处是一个“了不起”,发现两处就是两个“了不起”。咱们来比一比谁最“了不起”。
出示课件: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预设一:从这段中哪里看出了不起。
远近闻名------年轻(虽然年轻,但已经远近闻名)这就是了不起。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常常、时刻)
板书:总------不够
这突出了孔子什么品质?板书:谦虚好学
小结:孔子就是这么谦虚,就是这么好学呀,已经远近闻名了还觉得不够渊博,这就是谦虚好学。学生大声的读一遍。那我们算不算谦虚好学呢?不算,我们的知识还不够多,应该叫刻苦好学,愿不愿意做刻苦好学的学生?大声回答。
过渡语:刚才已经找到两处了不起了,再读文找?
预设二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上千里是怎样的路?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吗?是坐车去的吗?怎么走的呢?
板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理解: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地里睡觉。体现出艰辛。
日夜兼程:加倍的赶路。体现出迫切的求学欲望。
就这样走,走了多长时间,(几个月)还有一词表现出走的不容易,(终于)这就是“了不起”。请同学读出这份不易。
他这样走的目的什么呀?(早点拜师,早点学到知识)
预设三
出示课件: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理解“每天”“随时”并板书。
小结: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了不起。
三、回顾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孔子拜师这件事,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名人?为什么从远近闻名的老师成为举世闻名的至圣先师?
总------还不够 于是去拜师学习;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为了迫切去学习;
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更是为了学到更多更多的知识。
这就是谦虚好学,就是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人,就得谦虚好学。我们想不想做了不起的人?就得从现在开始刻苦学习。
四、研读文本、感悟老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觉得老子也了不起,速读课文,看表现在哪些地方?
预设一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这表现出老子的什么品质?板书:爱护晚辈
预设二: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理解“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感受老子爱护晚辈的品行。
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孔子的品行是(谦虚好学),老子的品行是(关爱晚辈),我们的品行是(刻苦好学)。
六、学生背诵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七、拓展写话。
请同学看书上插图,这个图画的是什么?(孔子拜老子)我们可以把这幅画面当作出城迎候的情景,也可以当作在求学过程中询问的情景。下面我们根据这幅图想象孔子求学的一个画面,编写一段话,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孔子拜( 老子为)师
总------还不够 了 出城迎候
风 露 日 夜 不
每天 随时 起 毫不保留
谦虚好学 爱护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