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 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1. 吟诗导入,引入课题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义。(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疑。
2.我会用"疑"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古诗。
4.我知道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5.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及每课一练的题目等。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各"字要重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这两句时要用理智的口气、读出一个充满哲理的哲学家,读出深沉与智慧。 "真"字要重读。
2. 我会悟。
生1:我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是: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生2:"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生3:"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是: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感受
我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我会读诗人苏轼写的其它诗。
3. 展示心得体会。
"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了说说。
1.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2.《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