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基础知识:正确读出古诗中的字,正确书写“壁”“缘”等字,理解“缘”字的意思。
2、基本技能: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出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
3、能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逐步树立正确认识事物的观念。
重点:引导学生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领略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让学生明白诗人观察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理解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蕴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并逐步树立正确全面认识事物的观念。
一、导入新课,读题释题。
1.复习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江西省境内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庐山(出示一张庐山图片)。说起庐山,我想大家会很自然地想起一首诗,想起来了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2.师:李白的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高峻。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曾来到这里游览了十几天,写下了十余首诗。他眼中的庐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游庐山时所写的最后一首歌咏庐山的名篇——《题西林壁》。(板书,指导书写“壁”字,齐读课题)
3. 释题。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指导读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自读诗句四遍,第一二遍注意读准字音,第三四遍力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如:“岭”“此”等字。练读诗句。
3.师范读古诗,生自由地画节奏。你们划的节奏跟老师一样吗?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二)整体感知。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结合注释,查找资料,看插图)这首诗大致讲的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
2.班内大展示。(相机指导“缘”字的理解与书写)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感受“不同”
1.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出示一二句古诗)生自由朗读。
2.问题检测:⑴诗人怎样在看庐山?
理解“横看”:怎样看是横看?看我的五指山(教师以手示意),怎样看是侧看?即就是正面和侧面。苏轼还从哪些角度看了?(远、近、高、低)
⑵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区分“岭”和“峰”。( 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横看成岭侧成峰”)想象“各不同”会是些什么样的景色呢?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远近高低各不同”。
3.拓展:诗人还会怎样看庐山呢?(提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去看)大屏幕展示一组庐山图片,让学生欣赏。
4.现在,你想用哪些词描绘庐山的景色呢?(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看来,诗人所见的到景色各不相同(板书:景不同)男女配合着读出“不同”,师生配合着再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同呢?(板书:角度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个道理在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当中也出现过?(画杨桃)
5.小结:苏轼不愧为大文豪,诗的前两句用14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景象,来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两句诗。(配乐指名读后,再齐读)
(二)学习三四句,感悟“不识”
1. 教师:诗人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庐山多姿多彩的景色,还写出了自己观山的感想,他的感想是什么呢?(相机出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自由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观山的感想吗?(即诗句的意思,相机理解“真面目”和“不识”)
3.诗人说自己没有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你认为他看清了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最重要地是引导学生感悟由“不同”引发的“不识”)
4.你认为诗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样的,师总结:要跳出庐山)
5.揭示哲理:“身在庐山之中,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就要大胆地跳出来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明理之后,融进自己的感受读三四句。
6.深化认识: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身在事物之中却看不清事物真相的情况,比如,咱们天天生活在地球上,却不解地球,真是——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呀!所以,当咱们身上有了缺点的时候,自己却很难发现,那该怎么办呢?(多听听身边人的意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齐读诗句)
四、小结课堂,感悟写法。
1.此时, 苏轼文思泉涌,挥毫在西林壁上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诗篇——(学生自由读)
2.你发现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区别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写景和明理)像这样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就叫寓理诗,常读能让我们的头脑充满智慧。老师为大家再推荐几首,如《登飞来峰》《游山西村》《观书有感》。
五、巩固练习,背诵古诗。
1.好的诗,我们要会运用。出示小练习,让学生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2.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同桌互查后指名背诵。
3.配乐齐背古诗,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题 西 林 壁
苏轼
角度不同 景不同
横 岭 写景
侧 峰
远近高低 各不同
不识 只缘 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