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爬山虎的脚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由于我班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所以本课我利用教学课件、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突破。
1.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 明白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
3.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认识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认清生字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进一步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弄清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3.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4.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弄清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1、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第2段)
a.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b.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2、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第2段)
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3、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第3段)
观察插图: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是枝状的,有六七根。
4、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抓住动词:触、巴、拉、贴、爬.(观察动态图)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第5段)
变化: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