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幸福是什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四年级的同学大多数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今后采取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强化,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做好“一对一”结对子工作。让优生帮助和带动学困生,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重阅读教学。培养的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 激趣导入
1、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爱唱歌,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一首儿歌《幸福拍手歌》吧!请全班同学站起来,我们边跟唱边做动作吧!
2、歌词写得多好哇,只有幸福才是快乐的。 那么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展示:那么你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3、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读完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后会明白的。(展示:课题;幸福是什么。)(板书:幸福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6页,检查预习情况,回答: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通过十年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的故事。)
2、展示图片:(1)十年前:看图简述课文内容。
(2)十年后:看图简述课文内容。
(一)我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医,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二)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三)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过渡语: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现指名一个同学读,再齐读一遍。
(四)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五)童话的特点:
1.这篇课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在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智慧的女儿)
2.你觉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
3.师:在这个童话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
(七)师总结:今天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好事,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安居乐业
是我们华厦儿女的共同幸福!)
(八)总结升华:幸福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做好自己应尽的责任;学生的义务是好好学习,学会做人,教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们不仅要做自己感到幸福的事,还要尽量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事;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真正的幸福。
四、巩固练习
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我们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六、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做好事
国泰民安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