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爬山虎的脚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虽然爬山虎常见,但细细观察的人却不多。所以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查找关于爬山虎的资料或者实地观察,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1.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均匀、痕迹”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
一、激趣导入
1. 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认识了一种植物——爬山虎,也了解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还记得吗?有没有信心又快又准地把它背下来?一起来试试吧!
2. 过渡:听了你们的背诵,让老师再次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这么生机勃勃地铺满了整面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联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爬山虎的脚的秘密吧!
二、互动探究
1.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边读边用“——”画出相关语句。
2.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位置、形状、颜色、怎样爬)
(一)特点
1.文中那些句子向大家具体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呢?(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细软)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句子更生动形象。
3.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谁能不看书,看着图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4.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爷爷说,之前他都没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直到今年,他才注意到。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突然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你的心情如何?(激动、喜悦、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二)怎样爬
1.过渡语:同学们,爬山虎不仅脚长得隐秘,还有自己独特的爬墙本领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呢?、
3.老师听出来了,你抓住了这段话的几个关键词来理解课文。谁能找出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词语?(触、巴、拉、贴)
4. 从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用词的精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
5.师小结:是呀,从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准,更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以及它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狂风大作阻挡不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脚步,他的脚——(接读),暴雨来临依然阻止不了它,它的脚——(接读)。看着这样坚韧的爬山虎的脚,你们佩不佩服?让我们读出对它的敬佩 。
6.(1)作者开始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蜗牛的触角,现在它比作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体会爬山虎的脚有力,能紧紧的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向上爬),所以它才能(牢固)地紧贴在墙上。
(2)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爬山虎脚的坚韧、有力!(指名读,男生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那老师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呢?(不能)为什么?
结合壁虎向上爬的样子体会: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的用词多妙呀,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又写出了它坚韧向上的精神。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 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前提是?(触到墙),那么没有触到墙的呢?(生答:不几天就“萎了”)
2. 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3.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习叶圣陶先生这种留心观察事物好习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三、小练笔
1.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我们惊叹于叶老细致入微的观察,惊叹于这小小的植物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老师知道,平时生活中大家也很喜欢观察植物,请你学着叶圣陶先生一样,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植物的特点来写。
2.点评。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探寻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也让我们学到了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某一种事物,并把它记录下来的方法。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的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儿童文学作品,如《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大家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