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细节描述中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通过课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父亲的了不起,父爱的伟大。
通过课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父亲的了不起,父爱的伟大。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么?
(1)这些词语能读准么?
(2)听写三个词语,进行纠错。鼓励孩子把错误的生字认真书写一遍,写正确的同学准确地把词语读一遍。
(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点评:高度的概括能力来源于不间断的练习,希望你再接再厉。
2.导入新课这节课,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如作者所言: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上节课七岁孩子阿曼达在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先人后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目光锁定这位父亲,感受他的了不起。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么?
(1)这些词语能读准么?
(2)听写三个词语,进行纠错。鼓励孩子把错误的生字认真书写一遍,写正确的同学准确地把词语读一遍。
(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点评:高度的概括能力来源于不间断的练习,希望你再接再厉。
2.导入新课这节课,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如作者所言: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上节课七岁孩子阿曼达在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先人后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目光锁定这位父亲,感受他的了不起。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1、出示阅读提示: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把描写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用“——”画出,仔细的品读感悟,在旁边做好批注。
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顺序地交谈感受,注意倾听,互相补充。
2、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预设一:课文第三段的语言描写。
生(1)在文中三次出现,体现了父亲信守承诺的了不起。师评价:品读文字的高手,上下联系着读出父亲的守信。
生(2)父亲的话给了儿子无限的勇气,让儿子险地重生。
教师小结:读文章就要这样上下关联着读,才能把真正的内涵读懂。
2、预设二:课文第五段的神态、语言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生(1)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别人都已经放弃了施救,只有父亲依然在坚持。
师评价:会学习的孩子,在对比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2)从“直直的”这一神态词语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希望别人帮助他救自己的孩子。
师评价:老师把你这个重要发现记录下来。板书:神态。
教师引导:面对大地震后的残垣断壁,更多的人选择了放弃,甚至有人劝说父亲离开这款是非之地。然而父亲的回答却只有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三句话。)用心的品一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教师: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虽然三句话的意思一样,联系着上下文关联着读一读,父亲在说这三句话时心情能一样么?
第一句话:恳求
第二句话:着急。
第三句话:生气。
教师引读:当有人上前劝说父亲离开时父亲是双眼直直的望着这些有心人,恳求的问到:生接——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来了,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急切的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上前来让父亲马上离开,这位一心想救儿子的父亲听到这样的话简直要崩溃了就,于是他大声的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教师小结: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三句语言描写,我们却读出了父亲内心深处那么多纠结的起伏变化。板书:语言
预设三:课文12段,从拯救时间的漫长和艰难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谁来接着汇报自己的收获。(预设学生找到了12段)
教师引导:请大家静静的品读,看看有哪些词语瞬间点亮了你的眼睛打动了你的心。
(2)预设学生汇报点如下:
生(1)抓住动词“挖”,感受到父亲很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艰难也要坚持。
教师评价:你是个语言感悟能力极强的孩子。师板书:动作
生(2)人物外貌描写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
教师评价:会察言观色。板书:外貌
生(3)时间词中感受到父亲挖掘时间之长,很不容易。
(3)教师引导质疑:是呀,父亲已经挖了36个小时了,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个小时,而要这样一点点地罗列时间的进程么?
生体会感悟,教师鼓励孩子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鼓励学生将12段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来。
(4)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读出真情。
教师引导:假如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你已经挖了36个小时了,如此的疲惫不堪为什么不放弃?(生回答)
余震随时会发生,如此的危险你为什么不放弃?
这样的救子之心不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国几次大地震中的这样几个镜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大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你想说:(生回答略)
读出自己的真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这份父爱足以感天动地,最后这对父与子终于团聚了。请同学们送给这份父亲一个四字词语赞美一下这份伟大的父爱。
生:坚持不懈
教师引导:在黄金救援时间已过大半的情况下,在更多的人选择放弃的情况下,这位父亲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状态。接下来用我们手中的笔把父亲当时坚持不懈的画面写具体。
学生课堂小练笔。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地震中的父爱的伟大,其实关注细节处即使是寻常小事这位爱也会让带给我们感动。
引导学生品读朱自清的《背影》节选。继续感悟细节描写的精彩。
2.课后,请大家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 苏童的《父爱》、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继续感受这份厚重的爱。
六、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神态
动作 父亲:坚持不懈
语言 } 了不起
外貌 儿子:先人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