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2.学习作者通过精妙的描写手法和精选的人物两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3.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爱。另外这是第二课时,学生已初读了课文,已经领略到了父子的了不起。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究、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语言去深层次地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体会作者通过精妙的描写手法和精选的人物两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1. 师:今天的关键词是“地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家破人亡、惨不忍睹、残垣断壁、触目惊心、伤痕累累)
2. 师:同学们平时很善于积累,这种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说到地震就让我想到昨天感动我们的一对父子,请大家读课题。
1.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2. 师:谢谢你简洁的概括。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五年级学生要掌握的一种语文能力。通过课前老师对同学们导学卡的检查,我知道同学们都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那如果让你们从文中选一个最恰当的词来填( )的父与子,你们会填什么呢?
3. 生回答,教师板书(了不起)
4. 师:今天,我们再次来到美国的洛衫机,一起来看看这对父子怎样的了不起。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自学并要求组长把你组的意见整理到了“小组交流汇报卡”上。下面请同学快速地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补充。
出示: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联系课文相关语句来谈谈体会。(提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思考)
精妙的描写(在本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都可以看出父、子的了不起,你们可以尝试着体会体会呦!)
精选的人物(在本文中,除了了不起的父、子以外,还有不少人物穿插在故事中,你们试着体会这些人物在凸显父、子的“了不起”上起什么作用呢?)
预设:
(一)精妙的描写
动作描写
●“冲”字体会到父亲的担心,他想急切知道儿子的情况,伟大的父爱让我感到了不起。
●“坚定地站起身”,让我体会到父亲当时的坚定、从容。
●“挖”字让我体会到当时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父亲在寻找儿子时只能用双手一点点往里挖,看出找儿子的工作非常艰巨。但父亲却坚持了38小时,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从儿子的话中我感受到阿曼达的舍己为人。等待38小时,却让同学们先出去,太了不起了!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救我,也能救大家。”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阿曼达的勇敢与镇定。一个七岁的孩子在灾难面前有如此冷静的表现真让人佩服。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儿子在废墟下坚持下来的动力。
教师重点点拨“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呢?
① 因为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亲决不放弃的原因。
② 因为这是父亲的精神支柱。
③ 因为这句话在父子心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让父子创造了奇迹。
④ 因为这句话是儿子坚持力量的源泉。
⑤ 这是父子之间的信任,这让我想起珍珠鸟那课的启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信赖让父子重逢,信赖挽救了14个家庭,这就是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师:当父亲感到学校看见眼前的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别人劝阻他放弃时,在父亲耳边回想的还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在废墟下38小时的等待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强与舍己为人,也都源于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句话反复出现起到呼应的作用,体现了父子情深,体现了父子的信任。凭借着这句话让父亲坚持了38个小时的徒手挖掘,凭借着这句话让儿子在废墟下坚持了38小时。看,一句话贯穿全文,让文章的内容更紧凑。
外貌描写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父亲的执着,体会到父亲的艰辛。
●师:抓有代表性的地方来写外貌,往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如果大家联系着这段的第一句读,你会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生读课文
师:读着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呢?
①让我想到了父亲徒手挖掘时是多么的艰难。他用双手挪动一块块砖,砖块不断割伤他的手,不知有多少块砖已经沾上了他的血,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
②我仿佛看到了满脸络腮胡子,衣服破烂不堪的父亲跪在废墟上,用满是鲜血的双手艰难地挪开一块块砖石,一边搬着砖石一边一遍遍喊着“阿曼达,你在哪儿,你还活着吗?”
③我想到了当黑夜里一个渺小的身躯在废墟里找儿子的情景,他一边找一边自言自语“儿子,我一定要找到你,我要带你回家。”
④我想到了父亲跪在瓦砾堆里,一点点用手指抠砖缝,此时他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饥饿,就像一个机器人似的,脑子里只有一个任务——找儿子,哪怕是儿子的尸体,他也要找到儿子。
师:38小时的挖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疲惫不堪,但又恪守信念的父亲。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文字,而是包含着父爱的一首诗。(生读诗)
(二)精选的人物
(1)警察、消防队长
从警察和消防队长的劝说中,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的危险,而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来挖儿子。这就叫衬托。
(2)其他父母
其他父母和阿曼达父亲形成了对比,其他父母看到眼前一切都绝望了,都放弃了。而阿曼达父亲却选择了坚持,他坚信儿子没有死。
师:其他父母是不是不爱孩子呢?
生:不是。请大家和我看第五段,从这些描写中我体会到其他父母也爱孩子,他们只是面对眼前的一切,不相信会有奇迹的出现。这样更能突出父亲的了不起。
师:对比的作用就是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文中的对比,更显出父爱的伟大。
(三)升华情感
师:刚才我们通过精妙的描写和精选的人物感受到了父子的了不起。苦肉终于团聚,父子心灵相通,是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幸福。爱让他们这样幸福,被爱让他们如此幸福。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师:此时,我们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的敬佩。38小时一个漫长的时间,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呢?下面我们拿出导学卡看“妙笔生花”。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写了,那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人物的塑造离不开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知道了衬托和对比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的凸显出来。下面就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或共同修改本组中一篇习作,老师期待你们的进步。
师:这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地震中的一件感人的故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同学们,你们觉得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什么呢?(爱)爱是一曲不老的歌,爱是一首感人的诗,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 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 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 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