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爆炸、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爱。 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通过看到的图片学习新的生字词;通过各种朗读领悟父亲的了不起。
根据年段的特点,主要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在整体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着重学习领悟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具体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插播一段地震视频
http://my.tv.sohu.com/us/92381374/51073634.shtml
一、交流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次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师:齐读课题。(生齐读)
3.课件出示洛杉矶地震后的照片,结合画面学习词语
(1)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洛杉矶大地震过后的照片。漂亮的小汽车被瞬间倒塌的房屋拦腰截断,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变成了一地碎碎的瓦砾;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
看到废墟里许多碎碎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到处乱七八糟,十分(混乱)
出示:废墟 爆炸 瓦砾 混乱
(2)师小结: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理解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3)这篇课文还有几个词语,继续出示:洛杉矶、阿曼达、昔日
地震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
地震中的父与子,儿子叫做(阿曼达)
你会读这个词语吗?知道昔日是什么意思吗?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地震中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再快速默读课文,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生边读边思考)
生汇报。
师: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还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那样就更清楚明白了。(同学各自练习概括)
生汇报。
师:内容比较清楚,语言也比较简练。同学们,我们概括这类课文的内容,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其中的主要人物,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深入文本,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师: 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请同学们快速画出文中的句子。
(生:这对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评价这对父子,哪个词语最合适?
(生:了不起)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父,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一)默读课文,找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镜头”
师: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作者是怎么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再一起走进课文。请看学习要求。(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哪些文字,哪些“镜头”深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就用横线画下来,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批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画出的句子,简单说说体会
(三)引导交流重点句子。
1.学习5-11自然段,从父亲的语言中体会
师导: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咱们一起来看看废墟前劝说的“镜头”。(大屏幕出示三组对话,把其中父亲的话变红色。)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看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2)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指名读)
(3)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是怎么回应的?(出示三次回答的句子)
(4)读了父亲回应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一说:三句话意思差不多,特别是后两句一模一样;生二说:父亲说的三句话意思接近,但当时的心情可能不一样……)
【点拨】针对生一,你真会读书,观察仔细,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
针对生二,你真了不起,这个你也能发现,那你说说父亲回应他们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好心人——希望中乞求;消防队长——渴望中请求;警察——绝望、崩溃)
【可这样引导:a.当父亲正在痛苦的挖掘,一些好心人出现了,父亲此时的心情会怎样?b.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救援工作的),所以,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所以,他的心情非常的(急切)。c.连警察也劝父亲回家,父亲简直就要.......】
(5)再出示父亲说的话,你们再仔细读读父亲的话,你还发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一说: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越来越短了,可能他越来越着急了;生二说:父亲回答的第一句话提示语很长,还描写了父亲的神态;第二句话只有简单的提示语;最后一句话连提示语也没有了)
【点拨】(针对学生一: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太厉害了!针对学生二:读书认真,理解真到位,感悟很深刻,太了不起了)
师小结:在这危难时刻,已容不得父亲多想什么,多说什么,只有这三句越来越短的,甚至有些答非所问的语言。
(6)导学生读出感情:我们抓住了父亲的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谁想自己读一读,把你刚才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读得不够到位可以再给时间练读,师也可随机范读。)
(7)想请3位同学和我一起合作读。(师读劝说的话,3位同学分别读父亲的三次问话)
(8)曼达的父亲啊,大家都认为没有希望了,都劝你离开,你为什么不离开?生汇报。引出句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9)是啊,因为他和儿子之间有过爱的承诺啊!(大屏幕出示句子,指名读)
(10)结,过渡:从父亲坚定地语言里,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学习12自然段,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从“挖”这个动作体会(板书:动作)
(3)父亲用什么挖?(用手)谁能模仿一下父亲的动作?(根据学生的动作提问:你为什么这么挖呀?)
【预设】学生的动作可能是:轻轻地挖,一会儿刨,一会儿搬,一
会儿扔!
(4)小结:是啊,这么多动作浓缩成一个“挖”字,这就是作者用词的匠心啊,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过渡】这句话中还有哪里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体会数字的罗列)
(5)生答:这些数字。(师追问:都有哪些数字?)
(6)作者为什么要如此不厌其烦地写出时间的流逝?为什么不精练地写(比较句子):
句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句二: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7)师小结:作者这样罗列时间进程的表达方式,就把父亲挖掘时的艰难,和时间过得漫长体现得更深刻了。
(8)过渡: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能读到像这样罗列时间的表达方式。(出示句子)
句一:小明不慎落水了,路人忙下去营救。1分钟过去了,2分钟过去了,3分钟过去了,5分钟过去了,还没把小明救上来。(你读出了什么?)
句二: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看着手表, ( ) 分钟,( ) 分钟,( )分钟,( )分钟过去了,怎么还没到呢!
句三:学生练习,老师相机指导。
(10)小结:同学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表达,句子就显得更深刻了。以后在习作中可以运用。
(11)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从父亲一直坚持,不肯放弃的动作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抓住描写外貌的句子
【过渡】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了一位这样的父亲。大屏幕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读句子,这是什么描写?(板书:外貌)
(2)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父亲此时的外貌呢?(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3)你知道这位父亲为何会变成这幅模样吗?
幻灯片出示句子想象填空:
他满脸灰尘可能是-----------
双眼布满血丝也许是-----------
衣服破烂不堪或许是-----------
到处都是血迹是因为----------
【预设】
生一:满脸灰尘可能是余震不断,到处都是灰蒙蒙的,灰尘很多……
生二:双眼布满血丝是因为父亲不吃不喝,不休息,挖了38小时。
生三:衣服破烂不堪可能是父亲在挖掘时被钢筋,水泥块划破了。
生四:到处都是血迹可能是父亲的血,也可能是挖到其他尸体时粘到的血……
(4)是啊!在这种环境中,父亲用手挖了38小时,怪不得会变成这个样子:(引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谁已经把父亲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心里了?(引导学生背诵这段话)
(5)阿曼达的父亲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呢?(因为我要救儿子),因为我承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6)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决不放弃呢?
(父爱的力量促使他决不放弃对儿子的承诺,板书:父爱,承诺)
学生齐读“不论……”
(7)师引读: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四、感悟、总结写法
师:课文没有直接写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却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作者就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写表达的,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五、结尾: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