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桂花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初读课文知大意
1、 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这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读这篇文章,就像翻看一张张儿时的相片,给人以很多美好的回忆。
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桂花写了什么内容?桂花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
三、走进村子,浸润香。
1、抽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写法。初步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那作者看到的桂花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师问:(1)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2)叶子吸引人吗?花引人注目吗?(4)那我喜欢桂花的什么?(桂花的香气迷人)
生读: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问:前面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叶子很单调,花不引人注目,那作者干嘛还要写这些呢?
生答:衬托……(板书“桂花香”)
导语:写桂花的香气迷人,表达了我对桂花的(生接:喜爱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生读:我喜欢的是桂花……太迷人了。
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4、5、6自然段,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桂花的香气的,在旁边作上标注。
过渡语:现在就让我们来细细地闻一闻、品一品桂花的香气。
(1)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哪个字突出了桂花的香?生:浸。
师:“浸”的左边是三点水,说明跟什么有关?(水)
师:“浸’本来的意思是指:(东西泡在水里)。
师: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哪里?(桂花的香气里)。
师:香气看得见吗?莫得着吗?这里的“浸”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过渡语:一个“浸’字,使桂花的香气仿佛看得见了,也摸得着了,这就是作者用字的传神。村子里的
师:好好的品一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2)文中还有一处用了这个“浸”字,找到了吗?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看哪个句子更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
生:我觉得是第二个句子,“全年”说明桂花香的时间很长。(你是抓住词语来感受的。)
生:我也觉得是第二个句子,“整个村子”说明村子里的一切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村子里的什么香了……
生接:( 妈妈 )香了、( 村民 )香了……小草、鸟儿、桌子……
师:孩子们也香了,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这浓浓的花香中。全年(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可是老师心中还是有一个疑问:桂花一年只开一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为什么说:全年……里?
生:晒干的桂花可以泡茶,可以做糕饼。
师引导谈话:不开花时,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品上一口,你感觉到……
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时,你觉得……
师:心灵手巧的家乡人们会用采集的桂花做各种食品。桂花使他们的生活香了,心儿(香了),作者的回忆(也香了)。
四、创设情景,体验乐;赏读课文,品味美。
刚才,你还找到哪个写花香的句子?
生:我喊着:……
师:好香的雨啊!这是什么雨?(桂花雨)
师: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我喊着:——生接读。
师:这里不仅写了桂花的“香”,你还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生接:快乐。这是摇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摇花对我来说( )。师引读创设情景:
师:终于可以摇花了!我该是怎样的兴奋与激动啊!作者是怎样表达她的“乐”的?自由读写摇花部分的句子,自己读、自己发现。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从这儿,我喊着……好香的雨啊! 我感受到了她很高兴。
师:作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生:我还从她的动作中体会到她的快乐了……
齐读:孩子们,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来吧!张开双臂,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花吧!(这下,我可乐了……齐读)
过渡语:看见你们这样高兴,现在,老师也想亲身感受一下这份快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
生: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像——
生:师:落英缤纷的桂花,像……像……像富有诗情画意的春雨,美得令人沉醉。板书:花雨美文章的课题是(生接)这如诗的题目给人以多少美好的遐想啊!现在,你会怎样来读这个题目?(抽生读)
齐读:让我们像读诗一样美美的读一读这个课题。
师: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此情此景,都融在了父亲的一首小诗中。(齐读)
五、走进作者,体会情
1、体会母亲思想情深。
师: 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当我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时,可是母亲说:
生:这里的桂花再香……
师:果真是杭州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杭州的桂花香……
师:的确是啊,杭州的满觉陇非常有名,漫山遍野都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你能读懂母亲的心声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母亲比的不是桂花的香气,而是桂花所承载的感情, 这是什么情?
生:思乡情。
师:这浓浓的思乡情,时时刻刻在母亲的心头萦绕,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吧。愿意和老师合作读吗?
2、 这里只有母亲思乡情深吗?
师:本文的作者琦君一生漂泊。她生于温州,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3岁去了台湾。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一位60岁的老人了,几十年一直没有回到 生她养她的故乡,她的父母也相继去世。
师:你能想象作者写到有关母亲的句子时是什么表情吗?
生:伤心、难过、泪流满面、热泪盈眶……
师:想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去,每到这时,就会想起……就会想起……(请至少三人回答)
师:出示最后一段,范读。
师生接读:
12岁,随父亲到杭州读书,思乡之情也随之萦绕心头,于是——
33岁,去了台湾,遭罹了“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之情深沉、深厚。于是——
如今,这位60岁的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那样的刻骨铭心,伏案提笔,于是——
师:摇花乐,花雨美已植进了她的生命 ,作者通过写桂花,写桂花的香、乐、美来表达她心中( )生回答,师板书:思乡情
六、领悟表达求发展
师:作者思念家乡,难忘家乡的桂花。月是故乡明,桂花是(哪儿的)香?作者用桂花来寄托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实,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是一鸟一虫,都拨动着游子那思乡的心弦。
同学们,有一天,当你也离开了家乡,你会说什么?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出来。
( )是故乡的( )。
现在请组长把课前准备的白纸拿出来,每位同学在上面写一句,用彩色笔写。
读:请这一组的组长读一读你们写的。
这一组的同学请给你们这首集体创作的小诗取个题目吧。
七、推荐书目
孩子们,你们也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你们都会写诗了,课下,请继续比较阅读有关表达乡情的文章,并想一想:它们在情感上,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在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几篇:
王申浩的《家乡的桥》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余光中的《乡愁》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花雨美
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