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长相思》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中的第三首古诗,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暴雪之声的。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一.复习导入
1.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纳兰性德一起去感受他的思乡之情。
2.走近纳兰性德
1)请生介绍
2)师补充:纳兰性德,清代相国明珠之子,精于骑射,擅长诗词,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三十一岁英年早逝(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
1.读准《长相思》。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的读词。(出示自读要求)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1)“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2)读准生字“聒”,通过字形了解字义,感受汉字的巧妙
3)读准后鼻音
2. 要想读好古诗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出韵味。比如这首词的题目,可以读成“长相思”,也可以读成“长——相——思——”,哪个更有韵味?
3.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
4.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体会诗境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四.体会诗情
1.作者对于故乡,因为不得见,所以长相思;因为离别远,愈加长相思。同学们,你能把作者身心分离的那种感受和心情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师起头,齐读)
2.孩子们,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士兵们的世界。想象一下,遥远边塞,荒无人烟,狂风怒吼,暴雪纷飞,将士们跋山涉水,艰难前行的场面一定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带上你想象的画面,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长相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五.走入内心
1.长相思啊长相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啊。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当我们真正走入了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既然故园这么美好,你为什么还要出征?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多找几生说充分)
2.其实,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么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可是我想问问同学们,对于故园、对于亲人,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出示课文和资料)若答不出,再次默读《长相思》和相关资料,思考。(“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军令不可违,纳兰性德身不由己。纳兰性德身系着皇帝的安危,国家的安定,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因为有国才有家。)(多找几生说充分)
4.是啊,纳兰性德何曾轻离别啊!他是那样的重离别,重情义。可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身系国家的安危,责任如山呀,他是不得不离,不能不别啊!为国的壮志和理想,思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沉甸甸地压在了纳兰性德年轻的心上,化作了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让我们一起背诵《长相思》
板书:
身在征途
长相思
心在故园
作业:背诵《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