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品读、悟读大部分学生还得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这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生字、词语,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及文章脉络,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品味人物的精神品质打下了基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课题、齐读课题。
2、先回顾课文内容:
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播放地震造成的损害视频、图片及损失数据)
快速阅读,回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这是一对怎么样的父与子?
二、品读体验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包含了几层意思?
2、仔细读课文1-12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课文哪些语句告诉你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划下来,并在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谁愿意帮助我?”(好心人)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消防队长)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
(挖掘中受到很多人的阻止,体会父亲没有被动摇、永不放弃的信念;朗读)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想象父亲挖掘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能调换顺序吗?体会父亲挖掘长、过程艰难及其永不放弃的执着信念)
4、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在38小时中是什么让阿曼达坚持活下来?想象阿曼达会碰到什么困难?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3—23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哪些语句能体现儿子的了不起。
①、“我告诉其他同学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起!
(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坚强、勇敢及其对父亲的信任)
②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及其这种精神是来自对父亲的信赖)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父爱名言,体会父爱的伟大。
2、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四、布置作业
1、当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听到小伙伴们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7 、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爱 儿子
信赖
用爱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