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3.了解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体会父子间的深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父爱的表现也有一定的体会,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类表达父爱的文章能领悟其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难点:
通过对父亲的动作、外貌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1、复习课文生字词,齐读两遍。
2、结合“洛杉矶 地震 废墟 挖掘 拥抱”等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认真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在地震发生后是怎样做的?用“——”画出。
学生动笔画,汇报。相机师生品读,理解句子: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
(2)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病走到那里。
①学生谈体会(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②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 疾步)
2、播放洛杉矶地震后的画面,带学生进入文本。
3、出示:“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①、学生谈感受(父亲悲痛的心情)
②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 一片漆黑”、“大喊”“大哭”“跪在”
③ 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④ 痛哭过后,父亲想到的是如何在渺茫的机会中拯救孩子,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坚定”、“站”“走”这些词语中,爸爸要干些什么?(板书:挖掘)
4、出示其他父母,消防队长、警察和父亲对话部分。
①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 其他人对于在废墟中救孩子是怎样的态度,父亲又是怎样的态度?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板书:坚信
5、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整整38小时啊!两天一夜。同学们,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在这38小时里通常都做些什么?(吃饭、睡觉、学习、玩乐、休息)父亲呢? 8小时,他在(挖)。12小时,他还在(挖),24小时、36小时,他依然在不眠不休得挖,他挖得: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齐读)
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没休息,受伤,不顾生命安危 爱儿子)
板书:大爱
师配乐朗读:
现在让我们走在近父亲,想象一下他在挖掘的情景,来,闭上眼睛:
父亲在废墟中挖了8小时,这时他满脸都是灰尘;12小时过去了,他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眼布满了血丝;24小时过去了,他的衣服被倒塌的钢筋水泥划破得破烂不堪;36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被瓦砾磨破了,到处都是血迹。
同学们,睁开眼睛,你想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学生说)
全班再读这两个句子。
正是这种父爱,承诺,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令他不知疲倦地挖,终于救活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亲,真了不起呀!
(二)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读13-24段,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汇报,出示“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学生谈体会,相机板书:沉着
一个7岁的孩子,在废墟下被埋了39和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黑暗和恐惧,他为什么不害怕呢?
(2)引出“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个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板书:在一起
(3)想一想: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
3、儿子的了不起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学生谈体会,板书:谦让
4、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与子的对话
5、再读“了不起”的句子,整体回归原文。
1、推荐阅读朱自清《父爱如山》、《背影》;张雪峰《感悟父爱》
2、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 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坚信 大爱
了不起 { 子: 沉着 谦让 } 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