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注意“杉、砾”的读音。正确书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4个词语,重点学习“杉、墟”的写法。
2、有感情朗读课文,采用范读、引读、配乐读的方式重点指导读好别人劝说父亲时父亲的回答、“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这几处。
3、初步感受作者借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父爱的伟大力量。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这篇课文所描述的生离死别和孩子的生活经历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很容易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去感悟其中所蕴藏的浓浓的父爱和无比坚强、无比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内心世界。 再次,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家庭基础不同、个体兴趣爱好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品析词句的手段,及信息化多媒体的结合,让学生利用以读促悟、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作者借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感悟父亲的“了不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及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作者借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一、视频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地震视频,看后请谈谈你的感受。
2、导入:
地震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发生常使人措手不及,它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房倒屋塌、桥梁段落,造成家破人亡、骨肉分离!人们常常是束手无策。然而,当这样的灾难来临时,美国洛杉矶有一对父子在地震中却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
3、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检查生字生词:
(1)检查认读:自读,小组内互查。汇报检查情况,根据情况帮教不会的字。预设:注意“杉、砾”的读音。“砾”与“烁”比较区分记忆读音。
(2)、检查书写:出示写的词语,自读自练。同时提出书写上注意的字,重点“砸”的笔顺。
A、师:请大家先练习,你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生字资源包,讨论学习你认为难写的字。(师为学生提供生字资源包:笔顺、字源字理)
B、教师听写词语,小组互查,并帮教。预设:“墟”的关键笔画书写,“砸”右边的笔顺指导。
2、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你的预习,现在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顺序: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起因:发生了大地震,父亲安顿好妻子,就去儿子的学校。经过:父亲不顾别人的劝告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结果: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亲终于救出来儿子和他的同学。)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引出中心: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呢?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了不起。
师领学生说: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同时板书:父、子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那么,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先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学习提示: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1到12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把相应的词语、句子画出来,进行批注。并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父亲的了不起。2、小组内交流。
过渡:(生读完学习提示)如果在小组交流时遇到了困惑,你们可以借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阅读资源包来讨论学习。
1、学生自学,圈划写体会。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教师出示阅读资源包)
2、组织汇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呢?
第3段: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我的儿子!”指导读好父亲的语气,体会他的悲痛欲绝。
(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这个句子)
引导抓“坚定”:父亲为什么这么坚定的向那片废墟走去呢?(抱着信心,一定要救儿子,一定能救出儿子。)
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谁能用朗读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及坚定地步伐?指导朗读这句话。
扣中心:在地震来临时,父亲什么也不顾就去救儿子,所以说,这真是一位——生齐:了不起的父亲!
第5段到11段:
(1)、“看到这片废墟……便绝望地离开了。”
生谈体会,从“绝望”扣中心:别的父母都绝望了,而这位父亲却不这么想,可见,这真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A、生谈体会。追问:“直直地”可以看出什么?引导: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希望什么呢?所以,他恳求地问道:(课件出示)生读:谁愿意帮助我?并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B、那么还有谁来劝说父亲呢?生读消防队长和警察劝说的话。师同时课件出示父亲说的话。并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3)、引读父亲的三句话:
师:此时,多一个人的帮助,就多一份希望啊!所以,父亲恳求地问道——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看到消防队长,似乎就看到了儿子生还的希望,所以,父亲迫不及待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警察来劝父亲回家,这个一心要就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他问道: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4)、抓“精神失常了”,理解父亲的话:
过渡:父亲简简单单地三句话,道出了心中的渴望。但人们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而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你说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 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的“直直地”、不顾别人的劝、资源包来理解。
(5)、扣中心:此时,是多么的危险啊!可父亲早已把自身安危抛在了脑后,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儿子在等着我!父亲记得他曾经答应儿子,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预设:如果前面学生没有交流这句话,就在这里讲解:父亲答应儿子什么呢?生找第三段,师板书,并指导朗读。)
面对这样的父亲,我们不得不说——生: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过渡: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第12段:
(1)、“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课件出示)
A、指2名读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
B、比较句子的写法:出示两句话。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习作者斟酌用词、细细品味的精神。(这样更能表现出父亲挖得时间长,挖得艰难。体会到父亲的坚持不懈和了不起。)
C、指导有感情朗读:同学们,父亲可是36小时,不,准确地说是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啊!38小时就是57节语文课,就是136800秒啊!你能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注意数字和语气的朗读指导。
过渡:接着说,就这段,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呢?
(2)、“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A、生谈体会。
B、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样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此时的父亲已是伤痕累累,就让我们把父亲的形象定格在心中吧!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有感情朗读。
(3)、想象:
A、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这位父亲。想象一下,在漫长的38小时的挖掘与等待中,他会遇到些什么样的困难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教师配乐朗读这句话。随后,生随音乐交流想象。
B、(配乐)写下父亲遇到的困难:下面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要抓住父亲的动作、语言或外貌来写。
学生独立书写,之后白板展示评价。
请两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引导:从动作、语言、外貌方面来评价。(白板展示、并有点评、修改过程)
同学们,学语文,贵在用语文,你们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这很可贵。
(4)、小结:就像同学们所想,父亲坚持了38小时,克服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救出儿子!就算是儿子死了,也要把儿子的尸体挖出来啊!因为父亲曾经答应儿子,师指黑板,生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扣中心:父亲的勇敢、父亲的坚强,父亲的坚持不懈与永不放弃,在告诉我们,这真是一位——生齐:了不起的父亲。
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儿子得救了。(出示图片)
四、总结升华,体会父爱:
1、总结: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着父亲坚持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呢?(父爱,对儿子的爱。)板书:爱
2、升华(配乐):在这个世界上,最真最深的爱就是父母的爱。母爱慈祥、温暖,而父爱却深沉、宽广。你想对深爱你的父亲说点什么呢?最后,让我们对我们的父亲深情地说一声:“谢谢您!父亲!”让我们在刘和刚的歌曲《父亲》中,带着对父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结束这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