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桂花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1、播放歌曲《童年》
亲爱的同学们,《童年》这首歌勾起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幸福的回忆啊。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童年的回忆,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板题)
2.读了课题,我们有什么想提问的吗?
一、初读课文,感受桂花雨的香。
1.分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学生找出来读
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为什么呢?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4.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指名读二、三两句,理解“浸”字。(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齐读)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5.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
(师板: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的乐趣”和“花雨的美丽”
过渡: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齐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归纳。
(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
(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领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男同学齐读)。
1、母亲说什么?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3、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自然段)
4.配乐朗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理解,
教师归纳: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
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总结:欣赏桂花图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章表达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后迁移,升华认识
2.介绍学生课外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如《烟愁》、《月光饼》、《乡思》等,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