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在阅读中学习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外貌的刻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情感性很强,极其震撼人心,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六年,学生印象并不深,所以学这篇课文,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看似平实而感人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也比较复杂。学习此文要在短时间入情入境中品文,只有这样才能感悟人物的坚定信念,感受人物的饱满形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屏幕出示图片)
2、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地震带给人类是惨痛的,人类很难抗拒,但在1989年有一对父与子却在地震中创造了奇迹,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课,齐读课题。
学生:
1、畅所欲言,了解地震相关知识。
2、齐读课题。产生学习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二、复习回顾,问题呈现
1、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屏幕出示)
2、通过朗读词语,你回忆起哪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3、(屏幕出示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4、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生:
1、一个小组的同学领大家读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读一读
4、学生说方法:联系上下文;找重点词句,找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等等。
三、自主思考, 小组交流
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先自己读读书,想一想,找一找答案,然后再与小组同学做进一步的交流、完善。
学生:
自主思考后,各小组讨论班级问题,组员充分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准备汇报。
四、全班汇报, 教师点拨
1、聆听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适时进行评价、点拨、引导、补充。
问题如下:
(1)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2)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有哪些心理变化?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出现几次,这样写的好处?
2、全班交流第2个问题。
3、全班交流第3个问题
学生:
1、小组合作汇报第1个问题。
同学们聆听其他小组汇报,充分参与讨论,及时补充个人意见。
明确:父亲的了不起在于父亲的坚持不放弃、信守承诺。而儿子的了不起在于儿子的勇敢、坚强、舍己为人。
2、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明确:父亲是焦急、渴求、绝望的,甚至是快要崩溃的心情。
3、明确:多处呼应,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及责任,儿子对父亲诺言深信不疑,父子情深。
五、说写结合,学以致用
1、儿子在废墟底下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尽量用上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课后,把你说的当作小练笔写下来。
3、出示汶川地震图片(配乐)。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是世间最宝贵的,天下父母千千万万,但爱子之心一样深。
学生:畅所欲言。
六、本课总结
这节课让我们见证了神话般的人间奇迹,这正是父爱创造奇迹,坚持创造奇迹,信任创造奇迹。(屏幕出示一首小诗)
学生:
认真聆听,齐读小诗,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