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桂花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浸”等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喜欢桂花香、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的香、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写文来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能基本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学生的感悟能力还是相对薄弱,我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作者爱桂花的香、摇桂花得乐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难点: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
导入
课件出示桂花图片、播放桂花雨视频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桂花)
桂花美吗?(美)
那想象一下桂花飘落的情景美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
那桂花飘落形成的雨美吗?(美)(
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qí)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桂花雨。(多有诗意的题目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吧)
生齐读[L1]
[L1]这是为了让学生走入课文中的情景,虽然没有见过桂花,但是从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上却能感受到桂花的美。
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以往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干什么?(看阅读提示)
让我们打开书,轻声朗读阅读提示,看看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
学生小结。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说说桂花雨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L1] ?”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成句。(糕饼尤其新鲜。)讲解“香飘十里”“尤其”“浸”
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中出现的语句。
汇报问题:课文写了那几方面的 内容,相机板书:爱桂花香 、摇桂花乐、思桂花情[L2]
初读课文,读出“喜爱”
本篇课文围绕着桂花写了这么多,那么桂花树是怎样的呢?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找出描写桂花树的句子。
学生找出来读。(学生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比)对,这就是反衬
作者为什么如此钟爱桂花呢?(桂花香)
(桂花香)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L1]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复习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并明确学习要求。
[L2]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读出“喜爱”
本篇课文围绕着桂花写了这么多,那么桂花树是怎样的呢?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找出描写桂花树的句子。
学生找出来读。(学生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比)对,这就是反衬
作者为什么如此钟爱桂花呢?(桂花香)
(桂花香)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几句话中哪一个字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浸)能说说还有哪些字跟“浸“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吗?为什么单用这个浸字呢?
(师: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
师:摸得着吗?
师:那香味呢?看得见吗?
师:摸得着吗?
师:闻得到吗?)
师: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里了。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散,弥漫四方,真是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8、是啊,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的喝上一口,这香味回味无穷,叫人难忘,把这种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9、过年时尝一口黏黏的、甜甜的桂花糕,唇齿留香,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0、桂花的香,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陶醉了,让我们一起陶醉其中,难怪作者会写出这样的话,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L1] 。
感悟快乐,读出“快乐”
桂花的香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但是,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画出有关语句。(交流)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老是缠着母亲,作者是怎么缠着母亲的,你能想象那种场景吗?(结合实际)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一起床,琦君就········;中午放学,刚跨进家门就········;下午放学了,来不及放下书包就···· ,一有空琦君就········)
这就是“缠”。这个字用的多么形象传神呀,终于摇桂花了,小琦君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课文中那几句话最能反映我快乐的心情?
[L1]重点体会桂花的香,作者是如何描写桂花的香,抓住重点的语句及重点词语进行进一步的体会,为下文的教学作铺垫。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朗读,去感悟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课件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使劲摇啊摇啊,摇出了桂花的香气,摇出了童年的乐趣。这香喷喷的桂花落在肩上,落在你的手上,脸上,鼻尖上,这桂花雨刚才也淋着你们了吧,你们会怎么喊?能加个提示语喊一喊吗?
(课件出示:我会(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喊出的是一份陶醉,一份惊喜,一份赞美。让我们再来一起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L1] !”
品读课文,沐浴“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默读课文第七段,让我们思考一下,母亲的话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思乡)
2、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仅仅是在有嗅觉区分桂花吗?(用情:思乡的情)
4、是啊,桂花是故乡的香,月是故乡的明,母亲是在用情体味桂花的香,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就好比——
课件出示山是故乡的秀,水是故乡的甜,( )是故乡的( )试着写两句。(学生汇报)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母亲的话,感受母亲、感受琦君那份思乡的情。
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的这番话感染了我,影响了我,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于是[L2] ······
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小结:桂花雨是飘香的雨,是快乐的雨,更是思乡的雨。感谢桂花,更感谢琦君,是她让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田,是她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童年是美好的,乡情更是难舍的!
作业设计:写一写童年难忘的趣事。也可以看一看琦君的其它作品。
作者难忘童年的桂花雨,因为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忆,桂花雨中,有浓浓的思乡情。所以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乡情。她在烟愁中写道:
[L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桂花不仅是香,还包含着作者对摇花的乐,抓住“缠”字来进行感悟,创设情境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摇花的乐的感悟。
[L2]母亲的这句话是全文的重点,正是因为上文有了对桂花的深切体会,才有了对母亲这句话深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母亲的话的深刻含义,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L1] ?)
[L1]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科书上,还应该拓展开,让学生更好的去感悟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