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并加以归纳与提炼。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3、出示课题,生齐读。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先指名说,并找出课文中相关词或句子;然后老师出示地震相关图片,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伤害。)
2、在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先指名说;然后老师指导生将课文内容说完整。)
1、(出示课件)请大家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这部分课文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划下来,也可做上批注。
2、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3、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一)5—11自然段:出示课件(好心人劝说的语句),让生观察父亲的回答,体会父亲的心情。
(1)提问:虽然父亲的三次问话意思是一样的,但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吗?(指名交流,体会心情。)
(2)带着体会,与老师合作朗读,生只读父亲的问话。
(3)师问: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而震情又这么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找出父亲曾经对儿子的承诺,生齐读。
(5)父亲啊,你心中有这么多的想法,为什么不和大家说清楚呢?(指名说,体会时间紧,救子心切。)
(7)师小结:让生再次感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二)12自然段:1、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从“挖”字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谈体会:艰难﹍﹍)
(2)生带着体会读句子。(指名读)再抽生谈体会。
(3)疑问:在这36小时的过程中,也许他做的不只是“挖”这一个动作,他可能要?(指名说)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你从这一个“挖”字体会到什么?(指名说)
(4)指导读好“挖”字,生齐读。
(5)比较句子(说说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的罗列,而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B.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6)指导读好时间的进程,自由练习朗读,再指名读。
(7)再来看看,这是怎样情景下的36小时?(生说地震)也许会发生?(生说)再次朗读感悟。
(8)是什么支撑着父亲36小时的苦苦挖掘?(生说)是什么样的承诺?(生说)
(9)师小结: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1)经过36小时艰苦挖掘的父亲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生齐读。)
(2)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感受父亲形象。
1、出示汶川地震后的图片,教师相机介绍,让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小练笔: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生写,师巡视,然后交流。)
3、师总结:感受伟大的父爱。
1、请从课文中勾画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课文中为什么会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一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推荐你课外阅读《背影》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