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课伊始,请学生交流关于地震的资料。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地震这个来自地狱中的魔鬼,不仅吞噬了人们的生命财产,更可怕的是它还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但也有不少幸运儿凭着爱和坚定的信念,逃离了死神的魔掌!今天,让我们沿着信念的脚步去认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对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子。
这册书第6单元安排了一组有关父母的文章。默读导读,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的要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质疑。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标上自认段,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
2.出示词语
洛杉矶 混乱 昔日 疾步 爆炸 瓦砾 血丝 血迹 破烂不堪 颤抖
重点强调“血”这个多音字;学习“疾步”的“疾”四种解释及词语的意思。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哪些文字深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用波浪线画下来,简单写下你的感受。
交流。主要抓住课文第12自然段谈感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交流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问题: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父亲的挖掘的艰辛。
他一共挖了多长时间?
36小时有多久,算算,一天半的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啊,这么长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
(这样可以体现父亲挖了好长时间。)
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个句子。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吧,他一定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危险吧,那从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呢?你能想象出他的动作、神情和他的内心吗?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学生发挥想象并交流。
看似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让我们通过想象体会到多么深刻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齐声读读这段文字吧。
默读第五自然段并提出问题
预设:同样是孩子的父亲与母亲,为什么只有一位父亲在挖,而其他人没有作出行动?
为什么父亲会留下来挖,他心中怎么想的?
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同学们,父亲用生命和鲜血来诠释一句朴素的爱的语言。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子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你是否发现文中这些深深打动你的语句都是围绕父亲的哪些方面来写的,结合单元导读来说说。(学生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音乐起,教师朗读课件中感人的故事。
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们的心中,文中的儿子同样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这个儿子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语言
了不起 动作
子 外貌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