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复习生字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佳句。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语句的能力,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人物描写方法的提炼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相关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品质。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并把词语归类。
2.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介绍地震造成的灾害。
3.回顾单元训练重点以及上节课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品读感悟
(一)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词语,体会父亲是何等的了不起。
2.汇报
(1)语言描写:
“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指导朗读:读出父亲请求别人帮助的语气。体会父亲把生死置之度外去救儿子。
(2)动作描写: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a.读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对比句子,体会两句话,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b.结合动作描写体会父亲挖的过程是如何艰难。
c.指导朗读
(3)外貌描写: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朗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小结:伟大的父爱真是了不起,这位年轻的父亲真是了不起啊!
(二)自学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哪些语句能体会出儿子非常了不起?
2.讨论交流
3.汇报
4.想象儿子被埋在瓦砾堆下38个小时是怎样的情形。
5.指导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6.小结:有着坚定信念的儿子真是了不起。
总结学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品质。
三、拓展延伸
介绍汶川地震父亲背儿子的感人故事。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广泛阅读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