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来看看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并配以音乐)
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国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24万人死亡,83万人受伤;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大地震,当天仅余震就发生了14次;
而我们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1月的洛杉矶大地震中,当时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
二、复习引入
师:在地震中,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浏览并回忆课文,简单说说。
(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回答:199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独自一人连续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里救出儿子)
师:父子终于团聚了,就这个情节,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句话,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围绕此段内容自由发言)
三、新课学习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体验感受。
(一)重点一:第十二自然段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师:38小时到底有多长?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快读一读书。
(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应找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队长、警察都劝他离开这里,可这位父亲还在坚持营救儿子;学生读到消防队长说这里很危险,随时会发生大爆炸时,教师适时引导)
师:这时到底有多危险?我们看一看。
(课件出示: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
师:你就在这危险中,就是消防队长,你会怎样劝他?自己试试。谁来劝?
(当学生读到警察也来劝阻父亲时,教师适时引导)
师: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劝?
师:危机四伏,赶快让他离开吧,大家都来劝劝他。附近的几个同学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些对话。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呀?
(学生体会父亲的坚定)
教师与学生对读: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3.体会父亲的信念。
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
(学生自由读书找答案: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师:都读读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不论发生什么,想想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发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
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师:不论发生什么──
(生接着读)
师: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24小时……36小时……大家都来读一读,你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看出父亲没吃没喝,没休息,身上还受了伤,教师适时引导)
师:哪儿让你们想到父亲肯定没休息过?
师:没吃没喝更没睡,眼睛全都熬红了,同学们读一读。
师:衣服都剐破了、磨烂了,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伤痕累累,怎么会这样呀?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吧。
(二)重点二:第十六自然段
师:挖呀,等呀,盼呀,奇迹出现了,父亲听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吗?)
师:儿子是怎么喊的?
(学生朗读)
师:为什么这么读?
(师生对读至最后一段)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很感动。刚才这段话,哪儿让你们感动?
(学生感动之处可能有:阿曼达在废墟下鼓励同学)
师:在废墟下,那会是怎样的环境?
(学生感受到废墟下一团漆黑,没吃的,没喝的,随时会坍塌或爆炸)
师:38小时被困在瓦砾堆里,几个七岁的孩子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笔)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或打算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导)
师:父亲的话给了你勇气;你在用这种信念影响身边的同学;被埋在深深的废墟中,信念支撑着七岁的阿曼达,鼓励着同学们,迎来了希望。
(三)重点三: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师: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当父亲让阿曼达出来时,他又听到了什么?
(生:阿曼达让其他孩子先走)
师:可是孩子,你已经在废墟下待了将近39个小时,你才七岁呀!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记住了爸爸的话。
四、小结
师(展示课文插图):就这样,第一个孩子出来了,是谁?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三个……直到第十四个。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感人的场景──
(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师: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有爱,生命就有了希望。
师: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一读吧。
五、课外延伸
师:地震过去了,阿曼达父子团聚了,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在很多书中同学们也会读到这样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与友情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