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对儿子深深的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伟大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的方法。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一)创设情景,理清文脉
1、板书“地震”,指名读。
2、每一个汉字都不僵硬的符号,而有着丰富的内涵。“地震”,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词。下面就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地震的威力。
3、播放地震后的图片。
4、生谈感受。
5、地震无情,但人间有情!当巨大的地震危害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3、学生读文。
4、学生汇报:①课文讲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事。②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
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
1、生汇报,师相机出示5——9自然段内容。
(1)这部分内容中都有哪些人来劝说这位父亲?
(2)好心人怎么劝?消防队长怎么劝?警察又说了什么?
(3)这么多人劝说他,可是父亲却坚持挖掘。为什么父亲不离开?(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4)为什么父亲不对大家说清楚呢?(没有时间,突出对儿子深深的爱。)
2、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1)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有那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挖:没任何工具,但拼命用手挖,一直挖了36个小时,体现了父亲十分辛苦。)
(2)请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个句子。
(3)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整整挖掘了36个小时,这是怎样情形下的36小时?(地震)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会遇到哪些困难?(体力不支、饥饿、干渴······)
(4)可是父亲为了救儿子,依然坚持挖了(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5)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爱、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出示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举个具体例子说说。
当儿子生病时,父亲_________;
当儿子_______,父亲________;
······
现在发生了什么,父亲又是怎么做的?
(2)创设情境引读:
当父亲看到这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让他重新站立起来的正是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众人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不断回响在他耳边的也是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他不吃不喝不睡苦苦挖掘36个小时后时。支撑起他的还是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你看到的父亲都疲惫成什么样子了?
(2)为什么父亲会变成这样?
(3)尽管如此,父亲仍然不放弃,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1、配乐讲述发生在大地震中感人的故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一个小婴儿的妈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坍塌下来的天花板,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2、小练笔:母爱是伟大的,父爱也是如此!此时此刻,你相对这位伤痕累累但始终坚持的父亲说些什么?
(五)总结
1、出示有关父爱的小诗: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个爱将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父爱!
2、爱能创造奇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了不起的父爱!普天之下,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让我们深情地对爱着自己的父亲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