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桂花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根据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不能深刻体会,故课文涉及桂花的叙述所蕴含的情感需要教师点拨、引导体会。
(2)尽管前两篇课文中已经感受到了“思乡”,但是学生在理解上过于肤浅,毕竟他们生活阅历简单。他们需要创设情境,在形象具体的画面与生动有感情的朗读中用心体会,才能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重点:引导学生从有关桂花的叙述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有关桂花的叙述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交流预习收获。
交流课下预习课文的收获,及“通过自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内容?(知道了桂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桂花很香,桂花可以做成糕点、泡茶喝……)
学生畅所欲言,既是对自读收获的检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愉快的对话中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
(二)享受桂花带给我们的乐趣。
1、承接刚才的谈话,质疑问难“同学们通过课下自学,就知道了这么多知识,可真了不起,那么你们是否读懂了这句话?‘我喜欢的是桂花。’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学生能够回答出因为桂花很香、摇花的时候很有意思、桂花可以做成许多食品,对于桂花可以浸透着乡亲之间的情意需要教师点拨。教师顺势完成板书。(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邻里情)
这样抓住统领全篇的主要问题展开教学,直奔重点,符合逻辑,省事高效。
2、体会桂花香。
①“那么,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呢?”学生画出并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C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小组合作讨论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家乡桂花的香,说说理由。(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抓住关键字“浸”、“全年”、“整个村子” 发挥想象,来体会桂花的香气。
通过课件展示,桂花可以做成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饼等许多食品,让学生明白桂花充盈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味与快乐。
③通过想象、朗读再次体会桂花的香气。学生反复朗读体现桂花香的句子,自然越读越入境,越读越高兴。
因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既要注重人文性的教育,又要让学生练好遣词用句的基本功。
3、多种方法,感受花雨之美。(摇花乐和桂花雨)。
①找出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句子,带着感受自己读一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课件出示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动画,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配乐展示读),体会当时快乐与兴奋之情。
③与老师互动,训练学生想象力,加深理解“桂花雨”带给我们的快乐。即“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桂花___ ;桂花___ ;桂花___ ;……”
(意图:这里作者的想象力是“摇花乐”的精彩之处,在阅读对话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学生真的如沐花雨。)
4、模拟情境,感受邻里情。
①找出体现乡亲之间情意的小事。“是啊,桂花的香味、摇花的快乐、花雨的美好都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里,其实,不仅是这些景和物令作者难忘,家乡的亲人更令作者魂牵梦萦。”
②和同桌模拟邻里之间送桂花食品的小事。老师指名全班展示。
③“是呀,每每到了中秋前后,作者一定想着又该给邻居送糕饼了,又能吃到邻居家的美味食品了,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在这里,我通过同桌模拟再现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乡情。
(三)拓展延伸,感悟思乡情。
1、“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通过课件了解著名的杭州满觉陇桂花。满觉陇的桂花是有历史渊源的,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每年秋天,桂花盛开,香满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满陇桂雨”之美誉。桂花是杭州的市花,今天,这一带的路旁坡地、崖前涧边,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的达200多年,已成为杭州赏桂花最著名的景点。
借助阵阵飘落的桂花雨和同学们的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真让人如沐花雨,流连忘返。
2、话锋一转,课上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家乡的桂花虽然没有满觉陇的桂花香,但是家乡的桂花贯穿在母亲每天的生活之中,给家人和乡亲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母亲离不开桂花呀。教师顺势总结:母亲比的不是香气的浓和淡,比的是情的浓和淡。这种情就是——乡情。
3、“在母亲的心里,家乡的桂花更香、更美,在琦君的心里呢?”课件介绍琦君生平,了解她漂泊的一生。(她生于温州,12岁随父亲离开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温州。)
4、出示琦君《烟愁》中的一段话,感受浓浓的乡情。
出示并配乐朗诵: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想念家乡,却回不去,这就是乡愁。
5、“琦君为什么喜欢桂花呢”全班交流。(此时,答案就变得丰富了,不仅说家乡的桂花很香、摇花快乐、花雨美好,更说到了想念家乡的亲人——母亲、邻居。)
刚才统领全文的主要问题放到这里处理,恰到好处。学生依次解决的一些小问题,为解决这个大问题做好了铺垫,水到渠成。同时让学生明白散文“神不散”的特点,还将课文还原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举三得。
(意图:加之琦君资料的拓展,更让这乡愁浓郁。老师顺势点拨:其实,琦君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心里。就让我们记住这淡淡的桂花香,这浓浓的思乡情。)
(四)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乡情
乡愁
花雨美
邻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