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掌握本课生字“墟、砸”,生词“瓦砾、爆炸、废墟”。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引导想象、情境创设等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灾难中的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感情,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感受大灾大难下的父母之爱。
读懂课文,运用提问、引导想象、情境创设等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灾难中的父母之爱。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听好了!——生活中最爱我们的是谁?
2.出示图片: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的各种表现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这是平凡日子里父母的爱。那么,当灾难来临时,父母的爱又会是什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一场灾难,认识大灾大难中的父母之爱。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的情况。
(1)感知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词语学习:这些词你都能读准确吗?
图1:地震之后,豪华的商业街转瞬间成了一地碎片,这些砖头的残骸就是——(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图2:漂亮的汽车顷刻间被砸成破铜烂铁——(课件出示“砸”,引导读好平舌音)
图3:浓烟弥漫了城市,这是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
图4: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荒凉的模样,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再读词语,指导书写 “墟”。
2. 感受“灾难”,情感震撼。
(1)播放视频,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场灾难?
(2)课文有两处文字描写了这场灾难。请打开课文,你能找到这两处吗?
出示两段文字:
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齐读这两处文字。你感受到什么?
(3)(课件文字加红色“30万、四分钟、欢声笑语、废墟“)教师小结:一组简单的数字,两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再读句子,一起感受这场地震的惨烈。
过渡:在这场大灾大难面前,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现了。文中这位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反复出现,打动了我们,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孩子。
3.抓住中心,初读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那句话。请你读。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不论发生什么”,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
(3)引导说话:
不论( )还是 ( ),不论( ),还是(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再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小结:平时,父母的爱是点点滴滴的付出。那,灾难面前,父母的爱是 ?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你对父母的爱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打动你的那些描写父亲的句子,画下来,并批注你的感受。
2.交流
过渡:老师还发现,很多同学们关注了父亲的语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品读“语言“
课件出示对话: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①灾难发生后,哪些人来劝阻父亲?指名4个学生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从中能发现什么?
②他们是来阻止父亲的,为什么父亲的回答都是一样?父亲说这句话时,心情一样吗?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师生合作读。
③父亲为什么会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激动?
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④学到这,你觉得大灾大难面前,父爱是什么?(出示PPT:灾难面前,父母的是?)
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不离不弃。
⑤齐读。
过渡:在灾难面前,父亲是这样说的,他又是如何做的?
(2)品读“动作”
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说来读这话?(指名)说说,这时,父亲挖了多长时间?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指导朗读。
③小结: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人感觉时间过得很缓慢,而父亲坚持不懈,这分分秒秒对父亲来说都是煎熬,都是考验。
④再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⑤他挖了36小时,同学们,在我们平常的36小时里,有哪些事情是我们非做不可的?
引导说话:父亲此时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在36小时里,这位父亲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挖。
(3)品读“外貌“
①看看,36小说之后的父亲吧——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②朗读体会。
齐读句子,说说:这些血迹是从哪儿来的?
再读句子,想象:这36小时里,父亲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
(4)练笔体验,感悟情感。
①在危险重重中,父亲又是怎么挖,才让自己“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练笔: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余震在不断持续,他
。
交流练笔。
(5)引读句子,深化情感。
过渡:从刚才的练笔中,我们看出,尽管余震不断,危险重重,但父亲绝不停止他的行动——挖。说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这样对自己说——读句子:“儿子在等着我!”
因为他这样对儿子说——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一个至死不渝的约定,这是一份伟大的责任。难怪这位父亲会这样做(引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到这,你觉得,在大灾大难面前,父母的爱是什么?(出示PPT:灾难面前,父母的是?)
板书:画爱心。
四、配乐朗诵,升华情感
1. 出示图片:灾难面前的父母之爱,教师简单描述。
2.深情朗诵,深化主题。
出示诗歌,配乐,师生朗诵。
3.板书小结:这样一份生死相依的爱,(板书:生死相依,)如此厚重,给孩子带来了爱(板书:画爱心),还带来了什么呢?
下一次课,我们继续探讨。好,下课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不离不弃 子
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