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桂花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情。
2.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的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并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何让孩子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中除了多读外还应多练习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看到了一幅 美丽祥和的乡下人家图画,大家还知道,房前屋后都有那些景物吗?学生回答
二)新课讲解
大家说了这么多的景物,今天呀咱门要学习的事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齐读课题)在乡下人家大家看到了那么多的景物,那么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大家会看到什么景物,什么事情了,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谁最先有发现,(学生读课文,可以读出声,可以轻声读,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课文写来什么景?
生 :桂花。
师:写了什么事/
生:摇桂花。
师总结:对了,同学们,就这么一个景物,一件事情,像乡下人家,桂花雨这类文章,不管是写一处景物,还是多处景物,不管是一件事情,还是多件事情,都表达的是浓浓的情。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通过这景,这事,表达什么情!
2.课文讲解
师:同学们,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全文出现了八次,而这字恰好点出了桂花这一景物的特点,谁已经捕捉到了,
生回答:香
师: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并观察他们都写的一样吗?
生:画相关句子,找出特点,
生:学习“伟人”读书的特点在书上做批注并圈出写的好的词语。
师:讲解各种句子(对比、比喻、夸张)
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句子大家进行欣赏。
3.学习第二部分(摇桂花)
同学们,作者写桂花重点落在香字上,那写摇花重点落在哪个字上?
学生齐声回答:乐!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摇花乐的句子,进行品读。
画出写摇花的句子并体会作者当时摇花的心情。
师提问:如果此时自己就站在桂花树下摇花,心情会怎样。
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体会母亲所说的话的含义,说说自己的理解。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6)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把桂花送给谁?
三.品读体会
师讲解从而引出作者的名句
(1)师朗读句子。
(2)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四、小结
孩子们,水是故乡甜,花是故乡香,看桂花雨又纷纷扬扬的落下来了,作者不仅想起了自己家乡那桂花香,那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五、板书设计
景 (桂花香)
7*桂花雨 思 乡 情
事 (摇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