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桂花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气,能正确读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学课文的能力,他们喜欢和自己年龄相近或相仿的文章,也能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引导学生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感受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随琦君的脚步,回到她的童年,去感受一场让人欢畅淋漓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想,桂花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情况。(指名读、齐读)
2、交流:文章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板书:桂花香 摇花乐
三、花香四溢
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
(1)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指导朗读。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年都有呢?
A、自由读第六自然段,然后说一说
B、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
C、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四、乐在其中
过度: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生答:琦君)
1、自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感受一下
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
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子,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他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
3、学习摇桂花的乐。
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1)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乐了、抱着、使劲地摇、摇呀摇、喊着)
随机指导朗读:
读出摇桂花的乐。
师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
这桂花雨一定淋着你了吧,…读好这一句
(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的怀抱,亲吻我的脸。多快乐呀。一起吟诵: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四、思乡情浓
1、过渡:多少年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带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
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桂花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
(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板书:思乡情
5、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
五、阅读拓展
1、推荐《乡愁》,师配乐朗
2、从这首诗歌中你读懂了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