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中访友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运用拟人,联想,第二人称直抒胸臆等的表达方法。
3、感受作者对古桥的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用心感受自然,敬畏自然,热爱并亲近自然的情怀。
本人录制的时间是春季开学的学期,为了避免上回头课,所以选择了五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扎实,朗读能力阅读能力较强,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是六年级的课文,学生对抒情散文的学习较少,因此有可能造成课堂“冷场”的情况,再加之我们是农村学校,孩子们对山里的一切司空见惯,如何调动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感受作者用心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是个难点,为此我的课堂设计主要以“激发兴趣、以读代讲、课件启发、联系生活”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古桥”的深情厚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是用心感受自然,敬畏自然,才能有如此深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读,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导读部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作家李汉荣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山中访友》。(出示课件)
3、质疑课题:看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过关检测
1、整体感知
(1)布置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读后交流:除了黑板上的问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师相机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2)小结: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播放课件)
(3)布置学生再读课文:《中国好歌曲》导师郑钧说过一首歌你唱了二十遍还是喜欢,那它一定是一首好歌曲,这篇文章连预习到现在也读了好几遍,大家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带着满心的喜欢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感受哪段你读的最流畅或最喜欢。(起立大声朗读,读完后坐下)
2、过关检测
(1)过渡:这一遍读得速度较快,看来自学过关检测没问题了
第一关:我能认准
A、出示过关词语指名读: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清爽、吟诵、唱和、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别有深意
B、指名解释词语:德高望重、唱和、吟诵等
第二关:我能写好
A、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邀、俯、瀑、峭、躯、津、蕴、侠,指名说说要注意的问题。
B、师生共同书写:每个字抄写两遍并听写
C、比较、强调、小结
第三关:我能读顺
指名选择读得最流畅或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三、精读重点 悟情得法
1、过渡:那座古桥,是作者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在作者心中老桥是怎样的朋友,见到老友,作者默默诉说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3、指名汇报(预设:在作者心中老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朋友)
4、解释“德高望重”的意思,并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老桥的德高望重?
5、启发想象:有哪些人因为哪些事曾走过这座桥?
6、小结过渡:看来作者不止一次走进山林,目睹老桥历经风雨,驮人送马,尽管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可老桥依然如旧,那老桥如旧的是什么呢?(预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结过渡:作者见到古桥,想到的是他历经风雨、驮人送马的作用、诉说的是对他德高望重、默默奉献的赞美,表达的是对这位老友敬重的深情厚谊。而这些深刻的内容同学们通过朗读就能有所得,看来作者写的好啊,好在哪里呢?
7、出示课件启发:联想、拟人、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8、再次朗读感悟:这老桥不仅是作者的老友,感觉也像我们的老友,如此亲切,让我们同作者共同去拜访这位大自然中的老朋友吧。(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作者用心感受大自然,心存感激,让我想到了一则公益广告,跟大家分享(出示课件)
2、过渡:作者又见到了哪些朋友,与他们之间如何互诉心声,有着怎样的深情厚谊,下节课再共同分享。
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2遍,积累第三自然段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礼物 朋友—— 互诉心声 —— 表达方法
满怀的好心情 古桥—— 德高望重 联想
树林——
山泉—— 比喻
溪流—— 拟人
瀑布—— 使用第二人称
悬崖——
白云——
云雀——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阵雨——